第418章 荆州局面定(第2/3页)

孙享福冒着春上的寒风出来,就是给百姓们选址筑垸田,以及指导那些接受招降的水匪修码头,做样板工程的。

即便是有情报组长达一个多月的情报收集,孙享福也在各处湿地周边跑了好几天,才最终将第一块垸田的位置选定了下来,位于荆州以南二百多里,靠近岳州的位置,在后世,应该处于监利洪湖一带。

孙享福没有给它起什么高大上的名字,就叫做大垸,因为,它确实很大,整个垸堤筑好之后,周长可能达到三百多公里,按照后世的田亩大小来算,周长一公里的不规则形状,约一百亩多一点,按照这个时期的田亩大小,差不多是将近一百五十亩,也就是说,光这一个垸,囊括的平整水浇地,就至少达到了四万多亩。

像这样的高产水浇地,一户人家精耕细作的话,最多能种二三十亩,也就是说,光是这一个垸的田地,就需要一千多户的百姓来种,差不多要可以形成十几个新村落,或者一个大集镇。

等孙享福设定好了周长线路的时候,武士彟,也终于将招募到的数万百姓给他送了过来,年前的准备的一些工具也分发到了他们的手上,简单的搭建了一些工棚以作休息之后,数万人的劳作,就开始了。

孙享福小时候就是在大堤上打滚长大的,对于堤的构成,他再了解不过了,以这个时期的水情,筑八到十米高的八字形大坡,就足以,沿水面是需留出足够的区域,种植护堤林,甚至,沿江的区域,还要筑一道隔堤,防止江水冲击大堤过猛,在大堤的内侧,还要筑上小堤,让整个堤的占地表面变宽,腰中段,受力,无有倒塌的危险。

除了大堤两侧的护堤林之外,大堤本身也要种上大水难以冲刷走的护坡草,当然,目前的工作只是筑堤,草的话,基本不用怎么种,一两年就会自然长满。

树苗,则是要开苗圃培育,以白杨和水沙最佳,这两种树长的非常快,不怕水,长成之后,枝叶非常繁茂,当地百姓可以砍枝为柴,树干也是用于建筑的好材料,五到八年,就可以轮换砍伐种植一轮。

最关键的是这两种树的树苗很简单,几乎是插枝就能活,孙享福只需要安排一帮人专门去干这样的活就行了。

上元节前一日,孙享福从工地上回到了荆州,两三天的适应期之后,工人们已经知道怎么干活了,可别看几万人的场面很大,其实,每天也就筑个几百米长,就算后面因为工具更加充足,大家做事熟练后,速度会提升不少,但也提升的很有限,只怕这一年的时间,能将这一个垸筑好,完成垸内的水利设施,就已经算不错了。

实际做过之后,才能理解,为什么后世的五百多个垸,需要几个朝代,近千年的累积才将其全部筑好,因为,没有那个朝代,敢像孙享福这样,把几万人弄来全职筑垸,这个开销,朝廷是很难承担的,光是这一个垸,放在别的朝代,同样的人手,起码要两三年才能筑成,遇到什么国家动荡,或者经济紧张的时期,还得无限期停工,而得到的,只是四万多亩垸田而已。

以这些筑垸的工人每个月几万贯的消耗来算,光是工钱方面的投入,就会让这些田地的均价达到了十几二十贯一亩,在有其它土地可以耕种的情况下,专们花钱筑垸,是得不偿失的,而孙享福之所以做这个得不偿失的项目,是因为,他想通过这些今后注定会连成片的垸堤,彻底的解决荆襄地区的水患。

“应公,陛下召我回去主持关中春耕了,明日,我便要出发。荆州这边的局面已经基本打开,按部就班的推进下去就可以了,过一段时间,关中会有船来荆州,到时候,这边几个主要城池的码头应该已经建设完毕,就到了您推动当地商业发展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