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2/3页)

“而且什么?”

“而且,他们中间大多数人认为,似我等这些手握兵权,且名下拥有诸多产业的勋贵,最终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因为,大家的钱都被我们赚走了,长此以往,我们会比朝廷还有钱,那个时候,朝廷就会被我们这些既有兵权,又有财权的将门勋贵所控制,致使皇权旁落……”

秦琼终究是武将,而且,是个老实本分的武将,对于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他考虑的其实并不多,甚至,都被他们这些人言论给忽悠进去了,因为,作为持有孙享福除善阳的产业之外,其它各处产业都有份子的股东之一,他大致知道,这个团体每年能够盈利多少。

如果按照那些儒生们计算的方式算下去的话,那就当真恐怖了,因为,一年这个团体哪怕只是盈利一两千万贯,十年,也是一两亿贯,大唐现在,整个市面上的钱,估计也就这么多,这让想不大明白的秦琼,都开始害怕自己这些人赚的钱太多,把市面上的钱赚光了的局面,如果只有自己这些人有钱,别人都没钱,可不是什么好事。

没办法,古人受限于狭隘的认知,根本搞不懂钱真正的意义,这些论调一出来,几乎就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他们却没有想过,以孙享福以及他整个利益团体的赚钱能力,武德九年那半年就不算了,光是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五年这几年的时间里,他们就赚了多少钱。

可市面上因为他们赚的钱太多,而少了钱吗?

并没有,不仅没有少,而且越来越多了,因为,更多原先被世家门阀囤积起来的钱,被孙享福以各种手段,挖出来,开始在市面上流通了,钱,它流通起来才是钱,不流通的钱,只是一堆金属而已。

“只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才是,怎么会想着,推李泰来拉拢我呢?”

“呃,这应该就是他们对付你的一种手段吧!国子监的孔祭酒,似乎想要将众家,兼并到儒家中去,而且,这事,好像连虞尚书他们都十分认同,魏尚书,也不反对。”

“兼并?”

听到这个词,孙享福有些发愣,他一早就知道儒家学说是个万金油似的东西,可以根据君主的需求,改变自身的属性,此前,法家就几乎被儒家兼并了,身为大儒的魏征,自然不反对将法家归入儒家的。

现在,孔颖达已知皇帝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想要迎合皇帝,他就会随着皇帝的性子来。

而且,他也在这段时间,在不断的反思之中,已经摸准了皇帝的心思。

任何一个王朝的君主,都是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万世传延下去的,汉武帝便是如此,所以,他觉得董仲舒的那一套‘天人感应’版的儒家学说可能好用,于是就用了。李世民,只怕也不能免俗,就算李世民能够免俗,他的儿子呢?

面对孙享福的发问,秦琼点头接话道,“是的,他们这些日子,经常说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等等,我也不太懂……”

孙享福虽然也很烦这些四书五经的东西,但是,看过了一些虞世南强行送过来让他读的四书五经的注解本,也基本知道这些话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可是礼记,大学篇里的第一句,就相当于《九阴真经》中的第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一样,是总纲型的句子。

而它的意思是说,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在类似于总纲的句子里面,有一句话的意思是‘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这个意义就大了。

儒家把它当口号喊出来,几乎就可以把大唐现在改革的功劳,全部都归到自己头上来,因为,儒家的老祖宗一早就说了,大学之道,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啊!大唐的各项改革,不正是按照他们儒家的老祖宗说的话在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