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组建海军(第2/3页)

“倭国?”

孙享福不提起这一茬,李世民都快把倭国给忘了,自从延津之战后,他可再没有看到倭国人的身影,而且,也没见到倭国人上表称臣,如果他真的有可能威胁到大唐的话,那么,就应该把他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倭国,这是一个不太愿意向别人臣服的民族,而且我大唐近海,不应该有一个这样不属于大唐的国度存在,所以,臣觉得,它应该是咱们大唐海军的练兵之地,将其拿下之后,我大唐百年之内,应该没有来自海上的忧患。”

倭国不同于夷州,琉虬,吕宋岛上落后的部落,他们有了封建制度,还掌握了一定的航海技术,民间的船只时常往返于大唐本土和朝鲜半岛,非常有对外开拓的精神,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战略家,李世民的眼里自然是揉不得沙子的,思虑了片刻,道,“如此的话,便在山东再组建一支海军,在江南,也组建一支海军,四军,八万兵力,应该足够了吧!”

孙享福知道李世民不想让某一支海军规模过于庞大的原因,他是怕日后不好控制,毕竟,这些军队,都远离中枢,能够轻易的在海外,占领一片根据地。

不过,在孙享福看来,八万海军,还是不够的,因为,大唐建立海军的目的,可不是保卫本土,除了倭国,已经没有任何势力能威胁到大唐沿海了,海军的目的,现在是为了开拓更广阔的海外疆域。

于是,他再度道,“陛下,咱们大唐周边诸夷已灭,难道您是想放马南山吗?”

李世民闻言,不解的问道,“正明此言何意?”

孙享福答道,“咱们大唐十六卫的编制,每卫约四万人左右,这就是六十多万的军队,如今,安东,安北,安西,安南四边,还有专门的军队驻守,您只调八万人去组建海军,那么其余的五十多万士兵,岂不是都留下来吃闲饭了?”

“怎么会是吃闲饭呢?朕让其返乡务农,不也是可以促进国内生产么?”

“国内的生产,需要的人,会越来越专业,当兵打仗的人,也需要越来越专业,这样,咱们才能变的更强,若是咱们大唐未来二十年无战事,那么,现有的府兵制度,会让咱们大唐的武备荒废到什么样的地步,您想过没有?一个不用打仗,务农了二十年的府兵,他还能再拿起兵器去战场上厮杀么?那些接替了他们,从没有上过战场的府兵的后代们,他们有战斗力么?这些人,他们能够使用咱们制造出来的,越发先进复杂的装备么?”

“呃,这……”

李世民被孙享福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愣住了,这确实是个不得不改的问题,此前大唐的府兵战力强悍,那是因为年年征战,频繁的在战场上厮杀练出来的,虽然是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但基本都有一半的时间,在当兵。

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如果将倭国顺带手收拾了,那么,大唐真的可能好多年都没有战争了,在高原上舔伤口的松赞干布,没有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前,根本不敢轻易的在大唐的方向有所动作。

所以,大部分府兵们,可能会一直在家里当农民,这样可不行,一个国家,没有了足够强大的武备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李世民太知道了。

语塞了片刻之后,李世民又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孙享福没有多想,便答道,“当然是将一部分军人职业化。以咱们大唐的财力,完全养的起,尤其是像海军这样,需要常年训练,技术性需求比较高的军种,咱们在军队里面,除了要训练他们的专业杀敌技能,还要让他们读书,加强思想教育,掌握一定的文化水平,到了一定年龄的老兵,可以转业到各个行业去任职,做官,都可以。每一年,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年轻士兵补充进入军队,也让一定数量的老兵退伍,保证军队的活力的同时,保留全民的尚武风气,没有当世第一强军,就不能成就当世第一强国,这可是恒古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