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2/3页)

侯君集有些诧异问道,“不收钱,那他去干什么了?”

李世民笑道,“他会让咱们具备在当地产出军事补给的能力。”

闻言,侯君集恍然大悟,看来,马周这趟去西域,是要各国用物资来抵债了,至于是什么物资,当然是能够制造成铠甲兵器,炮弹的矿石类资源物资了。

想到这些物资,侯君集就吐槽了一句道,“这火炮的威力虽大,但打起来,也太耗钱了,钢珠,铅弹,一百门炮轰一刻钟,上百箱就没了,若是想补给跟的上,恐怕用作后勤的人数,比主战的人数还要多一倍以上。”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这就是咱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便是吐蕃这边顺利的拿下,让咱们可以抽调更多的人手上来,但是,咱们今后要控制占领的地盘太大了,后勤补给,一直都会是困扰我们的问题,而要保障后勤补给,就需要分派大军,沿途把手,咱们才几十万军队,西域诸国地盘这么大,可经不起这么一直分下去。到了现在,朕才知道,当初正明的那些顾虑有多正确,想要靠咱们现有的军队数量,控制整个欧亚大陆这么大的地盘,两三亿人口,确实有些不可能,所以,整体的推进节奏,还得缓缓。对了,他现在到什么地方了?”

房玄龄回话道,“从前段时间的书信来看,应该到了云南。”

李世民闻言,想了想,又道,“那正好,让他们夫妇率领文工团和一些慰问物资,往吐蕃各地走一趟,替朕宣抚各部,这样也能让明年咱们全盘接手吐蕃之地的时候,更加顺畅,让安南军分一支护卫军,保障他们的安全。”

房玄龄点头道,“正明最善处理少数民族问题,陛下这个打算,十分巧妙,不过,这吐蕃之地究竟该如何管理,咱们还需有个全盘的考量。”

李世民闻言,在议事厅悬挂的地图上盯着这片区域看了好一阵之后,才开口道,“吐蕃一旦全盘接手,它将是咱们未来进军迦楼缕波,天竺等国的前哨阵地,驻军不可少。朕欲将其设为逻些道,调任李绩为大总管,整合招募宁川道,剑南道以及吐蕃本土的比较适应高原气候的青壮入伍,在明年入冬以前,接替正明,驻守当地。其总兵力规模,暂定为十二万,此后,这支大军,将与耽摩道刘弘基部左右两路出击,攻略,管理整个南亚地区疆域。”

用两个州道,二十万左右的军队,管理人口超过三千万的整个南亚地区,这是李世民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大唐人口现在才三千五百多万,却有一百万左右的军队,比例达到了三十几分之一,这太高了。

毕竟,三千五百万人,至少有三千万是老人,妇女,小孩,年轻男丁从军的比例,差不多到了五比一,要是再大幅增加,别的方面的生产,就都会受到影响了。

目前的办法,就只能是缓,等更多大唐的青壮成长起来,更多新收服的国家的青壮汉化过来,能够应用于军事。

所以,在房玄龄对李世民的规划表示出了赞同,并且拟定了命令发往关中之后,他们又商议起了两百多万修路工人的安置,以及明年收编的王国的事宜,能从这里面整编出几万兵力出来,也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的。

还没有到腊月,吐蕃整体并入大唐,松赞干布封青藏王,农国公太子少师为逻些道宣抚使,带领文工团,三万安南军入藏,宣抚各地的公告,和任命的圣旨,节符,就到了孙享福手上。

也幸好文工团的人手集结,慰问的物资调集还需要一些时间,孙享福可以在明年正月过后入再出发,否则,孙享福估计会在心里把李世民骂死,寒冬腊月进藏区,这是要把他折腾死的节奏。

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商贾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对抗高原反应的办法,但孙享福不认为这一趟会轻松,因为,后世有过旅游经历的孙享福知道,高原反应的那种痛苦,有多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