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终成三足鼎立之势(第2/3页)

以拜占庭早前的建筑水平,即便是最宏伟的圣史蒂芬教堂,也不过是能同时容纳两三千人到场而已,孙享福从走廊里走上平时只有主教才能站上去的讲台的时候,便看到了那些与会的人手上捧着的《孙氏农典》。

甚至,有许多人还捧着两本,其中一本,是已经翻译成了拜占庭文字的版本,而且,有许多年紫衣贵族,座位旁边还蹲着一个小年轻,这应该是充当他们翻译的。而到场的人,基本都是穿着体面服饰的贵族阶层。

在讲台上站定了之后,孙享福先是露出了一个合曦的笑容,然后朗声道,“诸位,下一堂课的时候,其实,你们不需要带那本厚厚的农典了,因为,上面的知识太过深奥,短时间内,你们是无法理解的,我也还教不到,你们可以带一个空白的笔记本,和鹅毛笔,对我所讲的内容,做一些记录。”

孙享福的开场白,让所有做好了心理准备,学习大唐最高深的农学技术的拜占庭贵族们哗然。

不过,这还是只是一个开场白而已,孙享福紧接着又道,“农学知识,在初始的阶段,就是教大家怎么种好田,所以,在做完一些基础的讲解了之后,我们还要带上农具,去到田间地头,现场进行讲解,示范,诸位可要做好准备哦!”

等他这番话说完,现场这些贵族们,便安静不下来了。

拜占庭的贵族基本和早前大唐的贵族一样,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又怎么会亲自下田耕种呢!

看到他们一脸懵逼的自以为农业科学知识,就是一种能够使农作物生长的更茂盛的魔法样子,孙享福就放心了,他要教的,根本就不是拜占庭的这些贵族老爷们,而是普通平民。

那才是拜占庭基数最大,最能代表民意的群体,那才是未来,能为大唐提供生产力,创造价值的群体。

所以,这一堂课,开始的比较快,结束的也快,亲自到场听课的伊凡,很快就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在下课了之后,立即着手调整。

这个时期的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气候,其实跟岭南沿海比较像,即便是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全天平均温度,都在八度以上,多数时间,白天一般都有十几度的温度,全年都适合种植农作物,七月份,正是他们这边下季作物下田的时候,孙享福也正是出于这点考虑,才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抵达这里。

在伊凡将听课的人换成了真正在田间地头耕种田地的农民后,没几天的时间,孙享福就以农学生,和能够听的懂简单汉语的拜占庭人为骨干,在君士坦丁堡周边的田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整田教学。

早前几年,大唐的各种农具,就已经开始流入了这边,在伊凡的调配之下,所有农学生们讲学的场所,基本都能够用到比较标准,高效的农具。

然后,拜占庭的农夫们才知道,原来在播种之前,田地就有很多工作要做,沥肥,耕田,下石灰除土壤虫害,施底肥,耙田碎土,晾晒田地,做育养钵培植苗物,移植苗物,施肥水等等,光是一个简单的玉米种植,就比他们原本直接播种,不知道复杂了多少倍,更加别说一些其它的棉花,香瓜等作物,还有后期人工除虫,交花授粉等工作。

也难怪大唐的玉米,亩产能达到千斤,而他们拜占庭的玉米,亩产却只有四百来斤,好多玉米长了株苗,却根本不长米棒,即便长了玉米棒子,上面也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玉米,光是看到田地里那些比他们种植出来的幼苗,茁壮了很多的苗物,他们心里就多了几分信心。

时间进入九月,在孙享福带领农学生和熟手农夫在君士坦丁堡附近区域,种植的田地,长出了即将开花出穗的农作物的时候,伊凡再次进宫,向希拉克略汇报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