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算账(第2/2页)

兵卒说的居然是王晙、杜暹的事情:

“王相、杜相面对如狼似虎的叛军,以书生之躯,亲自在这城头指挥迎敌。小得还记得,潼关失陷之日,王相、杜相将我们最后的兵卒聚集起来,说潼关是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叛军只要过了潼关,京畿关中的所有父老都会面临叛军的屠刀。守,已经守不住了,但他们会用自己的命,为关中父老争取一些转移撤退的时间。让我们父子同军的儿子离开,家有孤寡的也离去……最后他们拼光了所有留下来的人。面对叛军的招降,就从这里大笑着跳了下去……”

兵卒说着,嚎啕大哭起来。

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兵卒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场战事的惨烈,无法表达王晙、杜暹坦然赴死的壮烈,只能用泪水来表示自己心底那最真挚的感情。

裴旻缓解了一下情绪,问道:“王监军,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王承恩终于有了不祥的预感,说道:“王相、杜相尽忠为国,英勇就义,令人动容。”

“是啊!”裴旻感慨道:“这大好河山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王晙、杜暹,才有今日的壮丽。但我听说在退守潼关之前,王晙、杜暹提前推算到黄河冰封,意图退守洛阳,避开叛军的锋锐,是监军立表死守没有半点战略意义的黄河防线,还将洛阳的守兵都调来固守黄河防线,导致洛阳空虚,却不知作何他想?”

王承恩打了一个激灵,赶忙伏地道:“郡王,事实绝非如此,在下,在下是为了黄河南岸的百姓着想。这退守洛阳,黄河以北的百姓将会受到叛军的威胁。在下实在想不到王相、杜相会连战连败,全无还手之力……”

“废话!”裴旻厉声道:“王晙、杜暹募集的兵马多是雇工、走卒,大多人都缺乏训练,之前能胜,是因为天堑所在。没有黄河天堑,拿什么硬拼?真当天下人是傻的不成?如果我没猜错,你在洛阳城郊有不少的产业吧?为了避免你的家园田地收到叛军的劫掠,让六万兵卒的性命为之陪葬?到了今日,你还有脸振振有词的在我面前说为了百姓?”

“就你的所作所为,即便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我不愿脏了我的刀,你就从这城楼上跳下去吧,免得我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