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盲从(第2/2页)

“如陈希烈、张垍、达奚珣这样的叛臣,别给我讲什么忠义。他们根本没有,这辈子,他们就钉在耻辱柱上了,谁也别想给他们正名。”

裴旻并不鄙夷怕死之人,这人皆怕死,并不足为其。

没有真的到那一步,裴旻自己都不敢保证有勇气面对屠刀。

正因为这样,那些敢于面对屠刀的人才显得了不起。

裴旻可以忍受怕死投降,但忍受不了投降以后为了新主尽心尽力,升官发财,然后新主败了,又反过来对旧主说忠义。

真当“忠义”二字那么廉价?

给裴旻劈头盖脸的一通骂,苗晋卿都成傻逼了,哪敢顶半句嘴,灰溜溜的退了下去。

张九龄说道:“只是如此强硬,怕安贼旧部上下一心,拼死抵抗,那可不妙。”

张九龄是裴旻的亲信,但他并非是那种一味盲从的傀儡,属于敢于说话那一类人。

裴旻的权势越来越甚,他说的话大多文武都不敢质疑,反而是裴旻新提拔的几个亲信,敢在庙堂说真话。

裴旻也收了火,说道:“诸位要弄清楚一点,现在的局面是他们求我们,而不是我们求他们……这是原则问题。他们没有跟我们讨价还价的权力,我们也不接受任何的讨价还价。要降,可以。交出兵权,根据你自身的行迹才学,再来考虑如何处置。跟了叛军,造了反,还想升官发财?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至于那些不舍得手中的权力,不舍得现在的地位,想要通过投降这种形式维护自己这一切的,不论是谁,一个不要。朝廷反而要表现自己的决心,不接受任何叛贼的条件。不降杀了,不服,杀了。绝不能养成这种风气,更不能为了什么所谓的皇恩而纵容一个叛贼。”

“陛下……”

裴旻对着李琰作揖道:“不能贪图眼前的利益,为往后遗留未知后患。该立的威必须立,该打的仗,必须要打。而且臣相信郭子仪的实力……”

他话还没有说完,李琰毫不迟疑地说道:“朕也相信郡王的判断,就依郡王所说的。朕宽宏大量,愿意接受那些改邪归正,愿意真心归降的人,但绝不接受任何条件。”

裴旻皱了皱眉,看了高高在上的大唐天子,发现了问题所在:经过安禄山的叛乱,李琰现在不敢思考了,原本就没有信心的他,不敢再有任何的自主想法,生怕错误的决定,再次造成天下大乱。

他现在是完全的盲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