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亲王十字军(第7/7页)

这样一来,帝国军开始高度警惕雷蒙德军的行为。在紧张的气氛下,稍有不慎就容易犯错。几天后,勒皮主教阿希马尔的行动路线偏离了大道,护卫队没有认出他,将他打伤了。对愤怒的雷蒙德军而言,此举坐实了拜占庭的背信弃义。不久以后,雷蒙德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这更是火上浇油。

阿希马尔对发生的事情似乎并不介怀,他让雷蒙德军保持克制,但却不得不滞留养伤。雷蒙德本人的想法也是一样,几天后,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信件,以热情的口吻邀请他去与皇帝会面。于是他把军队驻扎在几千米外,带着一小队侍卫进了城。

两位领袖不在,军队再没有人可以约束,情况很快脱离了控制。他们迅速开始抢劫,强行拿走他们认为拜占庭人不愿意卖给他们的东西。而帝国的正规军则集合起来,向雷蒙德军发起了进攻。没有领导的十字军很快败退,四散逃窜,大部分武器和辎重都被帝国军缴获。

消息传到雷蒙德那里时,他正准备面见阿历克塞。皇帝的招待一如以往,给他安排了豪华的宫殿,每天送上各种礼物。然而雷蒙德毫无心情。除了军队被打散让他蒙羞以外,他也对前几位亲王宣誓效忠以及博希蒙德试图成为总指挥官的情况感到警惕。已经有传闻称诺曼人与阿历克塞达成了某种协议,他可不愿意宣誓效忠之后屈居于博希蒙德之下。当皇帝提出宣誓要求时,雷蒙德骄傲地表示他参加东征是为了侍奉上帝,不事二主。

即使其他亲王一起到场劝说雷蒙德宣誓效忠,从而可以一起出兵东征,也没能改变他的心意。希望讨帝国欢心的博希蒙德称,如果皇帝和雷蒙德不得不兵戎相见,他将站在拜占庭一边,而雷蒙德则回应道,如果阿历克塞同意率军亲征,他愿意立刻效忠并出发。

皇帝试图打圆场,他说自己当然愿意率领十字军,但不幸的是,帝国的政治局势导致现在不可能这么做。看到雷蒙德和其他人的沮丧模样,他机智地打住了话题,让他们自己去说服同伴。最终,在5天的讨价还价之后,雷蒙德同意了一个折中方案。他的誓词有些改变——尊重皇帝的生命与荣誉,他或他的部下不会做出任何有损帝国发展的事情。

阿历克塞对此表示满意,让雷蒙德的军队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其他东征军会合。讽刺的是,雷蒙德离开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与阿历克塞的关系是四位亲王中最好的。其他亲王先行一步返回了军队,而雷蒙德要留下来等待阿希马尔康复。他最大的担忧是被博希蒙德抢了风头,但阿历克塞私人向他保证自己与博希蒙德绝无特殊关系,实际上也绝对不会任命这个充满野心的诺曼人担任大统领。

雷蒙德离开后,阿历克塞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后续还有一些贵族到来,其中包括诺曼底的罗贝尔(Robert of Normandy)和布洛瓦的斯蒂芬,他们分别是“征服者”威廉的儿子和女婿。60不过此时,大部分任务已经完成了。过去一年半里,超过10万人通过了君士坦丁堡,带来了巨大的后勤和外交问题。61为所有这些人提供物资和运输,几乎是任何中世纪国家都难以做到的,但阿历克塞以惊人的调度能力实现了这一点。他周旋于各亲王之间,让他们感到满意,最重要的是,还设法获得了各大亲王的效忠。如果这算不上是彻底的成功(因为东西方基督徒的关系变得比之前更加紧张了),他取得的成果也比最初的合理预期要大得多。

至少暂时来看,十字军正服务于他的目标,但他很清楚,这种态势恐怕难以持久。他们就像一股涌向小亚细亚的洪流,无人可以真正控制。如果他能引导他们直指敌人,向东走得足够遥远,从而收复罗马帝国东部的一些大城市,那么一切屈辱和奉承,以及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投入,都将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