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阳谋必不可少(第2/3页)

花荣的话如暗夜里的明灯,为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支持宋江!

可以想象,晁盖当时的脸色是多么的难堪,老大当到这个份儿上,是应该反思反思了。

但花荣熟视无睹,把宋江的要求迅速转化为实施报仇计划的具体行动方案:

只是无人识得路径,不知他地理如何。先得个人去那里城中探听虚实,也要看无为军出没的路径去处,就要认黄文炳那贼的住处了,然后方好下手。

事已至此,晁盖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晁盖的支持率在这一刻迅速下降,宋江的人气指数则迅速飙升。

宋江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杀一个黄文炳吧?

梁山越来越近了,作为一个优秀的基层高级政工师,宋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马不停蹄地对晁盖进行引导。但他可能不知道,晁盖是一个接受能力很强的人,他不但笑纳了宋江对梁山的发展规划,还有更进一步的举动:让位!

梁山聚义厅前,众好汉神情凝重,是打劫这个神圣的使命,让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现在,大家要在聚义厅前庄严地宣誓:为梁山的打劫事业奋斗终生。

宣誓完毕,看着下面作风严谨、工作踏实、体健貌歪的各路好汉,晁盖那种唯才是举的责任感油然而起。他认为,如果不是当年宋江给他报信,让他赶紧亡命天涯,梁山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

面对晁盖的热情相邀,宋江充分发挥了拒绝诱惑,步步为营的战略思想,以坚持真理的精神,有理有据地对晁盖的提议进行了反驳,几次交锋之后,迫不得已的宋江只有拿出铁的事实,让晁盖放弃让位的想法。

这个证据太神奇了,我们看看:

“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语言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但可以隐藏着理性的逻辑,还可以饱含着各种复杂的感情。这样,事实就可以隐藏在语言中。这句话听起来多么婉转动听,多么友善和气,但事实是残酷的。我们若将这句话中宋江拒绝当老大的感情色彩剥离,去看一个没有被加工的事实:那就是晁盖比宋江大十岁,所以宋江不当梁山寨主。

这个证据足以让晁盖暴跳如雷,但晁盖不但没有生气,还继续就让位问题和宋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由于宋江坚持拒绝这一邀请,晁盖只能作罢,并因此更加热爱宋江这样一个不好权势的好兄弟。

就这样,晁盖继续在梁山领导人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宋江成为梁山的二号人物,吴用和公孙胜两个知识分子分别成为梁山的三、四号人物。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内部斗争的首要问题是分清亲疏远近。

梁山核心领导层确立之后,对老大的位置垂涎三尺的宋江开始了内部斗争的第一步——拉帮结伙。

不能不佩服宋江的脸皮,晁盖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派系安排:

“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看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面对这种毫无情理的安排,晁盖沉浸在兄弟之情的喜悦中,吴用对新主人宋江暗翘大拇指,公孙胜则悄悄地沉默了。最配合宋江的,是台下的众人,大家纷纷就这一安排表示热烈的支持,并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现在,大家再看看新旧势力对比:

左边: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九人)。

右边:花荣、秦明、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英、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寿、陶宗旺(二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