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笑到了最后?!(第2/2页)

都说朝廷昏庸,这几个手艺人不知作何感想,反正他们折腾了一回,不但没有坏,反而越来越好。

可见,手艺人折腾几下,真的不可怕。

还有一些人活下来,他们既没有到外面创业,也没有靠手艺吃香,他们是一群朝廷旧臣。

其中,有三人高升,分别是:朱仝、呼延灼和关胜。

有三人仍任原职,不升不降,分别是:黄信、孙立、凌振。

还有一个自愿为民,那就是蔡庆。

宋江和卢俊义都死了,按理说不收拾他的党羽,也闹不起来什么大事。但是,朝廷不吃斋不念佛,从来都是坚持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对敌原则,怎么能让这些叛将过好日子呢?

呼延灼当的是御营指挥使,每日负责保护皇帝,这个叛将,是不是让皇帝信任得过分了?后来,他还率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最后阵亡效国。当然这都是后事了,一个最确定无疑的事情是,呼延灼投靠宋江,并没有让朝廷猜忌,相反,朝廷对他更加信任,所以不但活下来了,还得到了更多的名利。

朱仝也是如此,据说他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他按理也是宋江的好兄弟啊,难道朝廷瞎眼了吗?

理解朱仝的归宿也好,理解呼延灼的归宿也好,只有一个理由,他们都是朝廷的人,而不是宋江的人。

呼延灼从来没想过要投靠宋江,而朱仝上山后,则看清了宋江的嘴脸,为了给小衙内一个公道,他出卖了宋江。

也许,正是在他们两个的协助下,也可能包括关胜同学,使得配合宋江招安的梁山骨干越来越多。

其中,这些官复原职的人,很可能早就被他们两个策反了,朝廷看他们识时务,所以才放过他们。

柴进同学一看形势不对,辞官不做了,颐养天年。

他不是朝廷旧臣,却是前朝皇帝的嫡系子孙,他活下来,也许更值得玩味。

在清平世界,哪一朝皇帝是子孙,不在优待系列。可见,干什么,只要你做得足够大,都可以提高自己的安全指数。

水浒中的好汉,就这样鸟兽散了。

他们所谓的意气,所谓的追求,所谓的武功,都在施耐庵的文字中,化作千古流传的人物,供我们揣摩、学习和理解。

从另外一个层面说,他们每个人都活着,用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故事,演绎同样的规则。

想到这里,我内心总会有一丝痛楚,十年砍柴先生有个口号,告别梁山。

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