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皇太极继位:充满谜团的权力转移(第2/9页)

按照中国人的皇权制度与传统,国家权力的传承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皇帝名位的继承,谁继承了这个名位,谁就拥有了一切,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得不到这个名位的人,也就自然失去了一切。在那里,国家根本大法、一切权力与制度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传统政治中,继承权总是笼罩在血雨腥风中的根本原因。

努尔哈赤死时的后金汗国,则不是这样。在那里,至少从理论和当时实际情况上看,汗王的名位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继承这个名位的人,需要由八旗旗主即八位和硕贝勒推举产生,假如这位汗王的工作与为人得不到八位和硕贝勒的认可,他还有可能被轰下台去。或者换句话说也可以成立,在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后金汗王的实际地位,与任何一个八旗旗主的地位是一样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努尔哈赤临死时一直处于神志清醒状态,却始终没有为自己指定一个继承人。

女真人源于游牧渔猎生活的文化与农耕社会的汉族文化差异极大,完全不可以用帝王政治和儒家文化传统去生搬硬套,特别是前清时代的情形。许多出自汉文化训练的文人,将这一段历史解释得牛唇不对马嘴,原因端在于此。

仔细考究起来,我们会发现,女真人和在我国境内生活过的以及世界上众多游牧渔猎部落一样,有过许多相同或类似的习俗——

譬如,他们习惯于迁徙,习惯于追逐水草丰美的地方。努尔哈赤的祖先曾经多次移居迁徙,努尔哈赤多达五六次迁移首都,便可以看成是这种习俗的遗风。这和农耕社会的安土重迁显然不同。楚汉相争时,刘邦的根据地定在关中,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元明之际,朱元璋的大本营扎在南京后,便牢牢地钉在那儿不动。

这些游猎部落习惯于以小核心家庭的方式分散生活,于是当需要采取集体行动时,便由大家来推举那些勇敢、聪明、公正的人物,将人们召集并组织起来。他们之间由习俗而产生的约法简单而严厉,不能严守这种组织约束的人,常常要受到死刑的惩处。他们的司法制度看上去粗暴简单,却十分有效。因此,他们几乎没有常设的监狱,即便有,里面也时常是空的。八旗制度——从牛录到甲喇到固山八旗再到后金汗国便是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与发育起来的。

而那些有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将他们强力整合或组织起来的人,就成了他们天然的领袖——单于、可汗、王等等。

这种整合或组织与他们原有的游牧渔猎生活并不吻合,因为在那广阔得几乎无边无际的草原山林、雪野戈壁上,要想将他们组织起来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整合后的军事行动必须具有下列两种情势方能长久持续:其一,军事行动战果显赫,能够得到比游牧渔猎更高的经济利益;其二,整合他们的领袖人物已经或正在被神化。其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不停地告诉自己的人民,他们的王族有一个来自天上的祖先,或王本人曾经接受过某种神秘的授权。努尔哈赤的祖先是一位来自天上的仙女,努尔哈赤的脚上长着贵不可言的红色七星,满族人不吃狗肉并爱护乌鸦因为狗曾经受神灵指派,掩护了努尔哈赤,而乌鸦则衔来朱果,使仙女受孕生下努尔哈赤的祖先等等传说,即属此类。他们的领袖必须是得到上天护佑的半人半神才行。

这种情形的逻辑后果是:尽管他们差不多都是从一个首领和一群情同手足的战士开始其英雄传奇的,比如,从努尔哈赤起兵时就跟随他的著名五大臣,但最后上天仅仅保佑首领一族,政治权力的继承,全部为王族所独占,其他部族不能侵犯这种神圣的权力。这就是以王族血统主义为原则的政治传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