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康熙怒了:软硬兼施扫除内忧外患(第7/10页)

三藩乱起,无暇顾及黄河,先后几次溃决,下游七个州县淹为泽国。到康熙十六年,战局开始有了转机,康熙皇帝立即选派了一位新河道总督,就是后来极有名的治河能臣靳辅。

靳辅到任之后,踏查黄河形势,广泛搜求意见,曾经在一日之内连上八道治河奏疏,提出了疏下游、治上游、塞黄淮决口的整体规划,需要经费二百余万两白银。诸王大臣倒吸一口冷气,他们没有想到要花费如此巨大一笔银子。康熙皇帝予以支持,遂开始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

这位靳辅很倒霉。就在他全力以赴扑在黄河岸边时,康熙十九年、二十年连续两年发大水。他所建设的主体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几处小堤坝被大水冲决。于是,朝臣对他发起猛烈抨击。甚至有人主张靳辅干的都是无用功,需要拆掉重来。当时有人形容说:这些抨击比洪水还凶猛。康熙皇帝深知中国读书人自己动手一塌糊涂,却特别擅长用大道理挑剔别人毛病的特长,于是,派遣重臣前去了解情况。不久,调查报告到了皇帝手上。其中谈到,工程“多有不坚固、不合适之处”,提出对靳辅要从重治罪,他应该负责赔偿部分工程造价。靳辅不服,上疏抗辩,认为整个工程已经完成十之八九,只要稍加努力,黄河即可顺畅入海。康熙皇帝无法知道究竟,只好下令将靳辅革职,但要戴罪督修水毁工程。皇帝很大度,没有让靳辅赔偿那些损失。

半年后,靳辅报告治理工程已经基本告一段落。若要根治,还需下更大力气。皇帝遂下令恢复靳辅河道总督的职务。第二年,康熙皇帝决定亲自到黄河边上去走一圈,看看这治河工程到底进行得怎样了。据说,他在黄河大坝上见到靳辅时,几乎没有认出来,只见这位总督面容黢黑憔悴,手上满是龟裂和老茧。皇帝很感动,也很激动。巡视中,他欣然命笔,题诗一首,赏赐给靳辅,以表彰他的辛劳与心血。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皇帝这次不辞辛苦的巡视,竟给靳辅带来了无边的噩梦。从整体上看,在对文化知识的钻研学习上,康熙皇帝可能是中国所有皇帝中最勤奋、最虚心、最聪慧的一位。有资料显示,为了治理黄河,他不光是选派官员、在行政与财政上予以支持,还自己阅读了大量治河方面的著作,研究各种治河工程图纸,并不厌其详地和各种人探讨治河方法。离开黄河岸边之后,皇帝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念头。他认为,按照眼下的方式治理,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距离一劳永逸相差太远。他开始犯一个真正的错误。在许多聪明能干、屡屡获得成功又兼位高权重的人物那里,我们时常会看到类似的错误。在黄河大坝上匆匆走了一圈之后,康熙皇帝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皇帝认为,只要能够将黄河上游的来水和下游的淤积水顺畅地排出去,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皇帝想到的根本解决方案是开挖海口。就是把黄河入海口处向下挖,挖出一条排水通道,使黄河、淮河淤水能够顺利排出。正在此时,皇帝派去考察黄河工程的一位重臣,回到北京,在向皇帝汇报时,这位和皇帝一样在黄河岸边走马观花的大员居然提出了和皇帝一模一样的解决方案。由此,康熙皇帝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当即下令由安徽按察使于成龙负责落实这一方案,责成靳辅给予支持,不得有误云云。

命令下达后,靳辅和于成龙相继上疏,形成了完全相反的两派意见。

根据多年治河经验和实地勘测,靳辅认为,海口之处千万不可轻率深挖。因为,如今的黄泛区呈现大锅底状,地势比海平面低得多,若将入海口挖深,不但排不出去泛区淤水,还将引起海水倒灌,实有可能形成不可测之巨祸。靳辅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筑堤束水,以敌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