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功的皇帝,失败的父亲(第6/10页)

皇宫的侍卫们都是铁石心肠,大家谁都不敢理他,纷纷捂着耳朵快步离开。最后,来了一位叫关保的,把他痛骂一顿,然后,向康熙转奏了徐元梦的话。皇帝这才下令赦免他的父母。此时,徐元梦的父母已经被装进囚车向黑龙江出发了。两旁观看的人群中,没有不流泪的。(《国朝先正事略》第九卷,第262页)

到此时,徐元梦的噩梦还远远没完。

康熙四十六年,玄烨看到几个皇子写给他的请安奏折文句不通顺,认为是老师徐元梦不尽心教诲所致。下令让全体儿子在一旁监督,由乾清门侍卫杖责三十。(满文朱批奏折,胤祉等奏,康熙四十六年二月初五日、二月十一日)这些皇子中,可能就有他的学生,而这些学生能够学成什么德行,应该是不难想象。

后来,到康熙五十二年太子殿下第二次被废前,还再一次侮辱这位倒透了霉的老师。

当时,这位老师为皇家服务至少三十年了,不知为什么事情,胤礽对年龄可能已经六十开外的徐元梦破口大骂,一直骂到了他的父母,然后,把他推到河里,又拉出来殴打。此时,康熙皇帝恼怒的不是儿子的禽兽之行,而是恼怒儿子在骂老师时,竟敢背对着自己!(《康熙起居注》第三册,第2483页)

读了这些事迹之后,假如有人还愿意颂扬康熙皇帝的仁慈与伟大的话,也就让人没什么可说的了。

一代明君就是这样教育儿子的。

这样教导出来的孩子,根本就应该是衣冠禽兽,不管他们多么有学问,武艺多么高强,多么有所谓治国的才能。

就这样,当康熙皇帝培养出一批毫无人类心肝情怀、为了皇位恨不得彼此一口咬死其他兄弟的儿子时,当他后来为了太子殿下大吃其苦头时,当他的儿子雍正继位后,不停地荼毒自己的兄弟们时,甚至——倘若真如传说的那样,康熙病情已经好转,他的儿子胤禛来看望过他以后,便莫名其妙地死掉了的话,他的确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那是报应,根本就不值得同情。难道不是吗?

孟森先生评论道:康熙父子兄弟间的惨祸,不能被看成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孟森《明清史讲义》下,第457页)自己的儿子们什么德行,精明如康熙不可能不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康熙皇帝玄烨对他众多儿子的教育,开始由老师们的噩梦,渐渐加上利息、丝毫不爽地报应成了大清帝国爱新觉罗皇族的噩梦,变成大清帝国的噩梦。

从史料上看,太子殿下精通满、汉文字,娴熟于骑射,每当皇帝让他在众人面前显示才干时,他策马射箭、吟诗作句,常能博得一片马屁声。

让皇帝感到不愉快的第一件事情,发生在康熙二十九年七月。

当时,在御驾亲征噶尔丹的途中,皇帝患病,且越来越重。康熙命令把皇太子和皇三子胤祉召到行宫来。谁知,这位太子殿下服侍病中的父皇时全无忧色,一点都看不出着急难过的样子。皇帝很不高兴,把他先打发回去了。

不久,康熙三十三年,发生了一件本来很小、后来却变得不算小的事情,再一次证明康熙皇帝是如何种下恶因,从而结下恶果的——

这年三月,礼部向皇帝报告祭祀奉先殿时的礼仪安排。报告中注明,将太子殿下跪下磕头时用的垫子,摆在大殿的门槛里面。皇帝批示,让礼部尚书沙穆哈把太子的拜垫挪到门槛外面去。沙穆哈请皇帝下旨,记录在案。康熙大怒,下令严加议处。议处结果是,沙穆哈下刑部议罪,两位吏部侍郎撤职。最后,皇帝决定将沙穆哈撤职,两个侍郎姑且饶过。

这是一件特别明白的事情,表明此时太子殿下的骄纵失德已经到了令人畏惧的程度。礼部官员害怕降低太子的拜垫位置会引起他的记恨,未来招致报复,所以才请皇帝下旨,记录在案。康熙对这些官员的处置,和他对皇子老师们的处置如出一辙:通过惩罚老师,遮掩儿子们在学业上的过失;通过惩罚官员,遮掩儿子们在品德上的不足,并以此让他的儿子们、老师和官员们想想清楚:谁是主子?谁是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