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艰难的庆阳攻坚战(第7/7页)

也许王保保是在“下一盘大棋”,因为,王保保为解除庆阳之围也许动了不少心思,除了韩札儿这一路孤军突进之外,还几乎同时从远远的东西两翼在加上南面三个方向对明军展开了攻势,这大概是根据“围魏救赵”之法,设想徐达会分兵应付,如此庆阳之围自解。

王保保怎么也不会料到,现在就算徐达有撤围庆阳的意愿,却也没有权力实施了,小小的庆阳已经引起了南京朱元璋的极大关注,已经遥控下旨:东路北伐大军合兵到西边来!常遇春、李文忠诸将全部集中于庆阳城下,不信以大明举国之力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庆阳?

皇帝如此大怒,前线的主帅徐达自然领会其中意味,可是,战争这东西,有时候皇帝也说了不算,就算这时常遇春、李文忠都来到庆阳,就能顺利吓开庆阳城门么?未必!

这时的徐达,不管心情再怎么苦涩尴尬,也要根据庆阳城的实际战事行事,心中发狠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暂停对庆阳的明暗强攻,从战术上将攻城战改为围困战。

但是从战略上看,目前庆阳持久不下的不利战事其中也蕴藏有利因素:这像一颗明军舍不下的棋子,元廷也舍不下了!

没拿下庆阳的这段时期内,庆阳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磁石,会源源不断地吸引过来诸多的元军残余,假如能运用得当,这不是即将出现许多歼灭元军有生力量的战机?

这总比将来满山追野兔一般追逐胡虏于大漠草原省事。

于是,徐达开始抽调组建一支用于机动作战的骑兵部队,数量一万,选将为傅友德、薛显,专门用来打击可能出现的元军援兵,或者增援哪座被王保保袭击的城池。

就是这支机动部队,在不久后为庆阳的围困战立了大功!

但是,从数量上来看,怎么也觉得略微单薄,而此时的徐达却不能剜肉补疮一般随意抽调围城部队,徐达斟酌再三,还是狠心依照朱元璋的旨意,向东线的常遇春、李文忠下达了西调参加庆阳作战的命令。

本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种有关前线军事将领的调动连皇帝也是不能越级插手的,这也是因为东线战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元上都已经被常遇春攻克,元顺帝远逃大漠深处的应昌,在徐达看来,东线已无大型战事,那就不妨集中兵力于西线。

可是,有一种变化任何人都无法预料,那就是战事转变的戏剧性;有一种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把握,那就是人生祸福的突变性,哪怕是大将军徐达的军令,哪怕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圣旨!

常遇春与李文忠的北伐收尾之战就出现了这种戏剧性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