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十)(第2/3页)

蔡确眉头紧皱:“辽国当真能攻城了?”

韩冈道:“内部人心一乱,就没有攻不下的城池。”

蔡确叹道,“就怕辽国是在外部强攻得手。”

不管怎么说,开京都是一国都城,辽国若是能一鼓而破,面对大宋出四京以外的其他城市,多半也都能做到这一点。作为宰相……之一,蔡确也不愿看到辽国变得这么强大。

不过现在也只能看出征的将校们的本事了。到底能不能在辽国和高丽的干扰下,达成既定的目标。

选调水军将领的工作,枢密院此事已经完成了。

对将领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只要敢于出海就行。在大宋军中,这样的人,还是有那么一个、两个。

现在的这一个就是从广州那边调来,早在南征之役中就投到章惇门下,这两年为章家的商行出了很大力气。走惯了南方的水路,不知道能不能习惯北方的海域。至于能不能战,更是还得看情况。

“相公,今天有空吗?”

宰辅们分头各自归府的时候,韩冈唤住了蔡确。

“玉昆,可是有事?”蔡确回问道。

“韩冈想去军器监看一看铁骨船。顺便再看看一具新式的火炮。”

韩冈邀请蔡确去军器监一趟,主要是要看一下铁骨船。谁让他现在已经与军器监没有什么明面上的瓜葛,而蔡确现在的确是分管下面的军器监,其他重臣要去,少不了要向蔡确打个招呼。

“巴不得玉昆你去。只要能顺便指点一下。”蔡确很乐意,其实他本人都没有去参观过,现在有机会,就顺道去看一看。好歹知道那些钱究竟是砸到了哪里?蔡确可是一贯地唯恐天下不乱。

军器监在京城位置很正,从皇城过去,没有用多少时间。

两名宰辅很快就到了,只跟赶上来问安的军器监丞臧樟说了两句话,蔡确、韩冈便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铁骨船仅比御苑中飘在池塘中的采莲小舟大一点。

钢铁做的骨架,外面钉了内外两层船板,前面安了一个同样是铁质的冲角,似乎想表现一下这艘小船究竟有多么结实,可以当成冲车来使用。

这艘船不是平底船,船底下凹,如果将底板钉上,下面能装不少东西。

“这船不愧是铁骨,大概是重心下移,整个人依然稳当得紧,走得稳,坐着也稳。”

“那岂不是铁船最稳?”蔡确问道。

“铁船其实也有,不过稳当就得另说了。”

臧樟赔着笑,一边还准备着。命下面的工匠给找了出来,顺着轨道,从仓库被一路推过来。

的确是铁船,从龙骨到船肋,还有船板,都是铁的。其中的缝隙用锡填补。但大小,只有一艘采莲舟的一半。江南的有些地方,女孩子家进场坐着澡盆去采莲,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大小。

“为什么一开始不拿出来,还遮遮掩掩的。”蔡确有几分不快,质问着。

“相公有所不知。”臧樟苦笑着回答,一手还指着铁船,“这艘船最多只能飘在水上,载不了人。实在是太重了。”

“哦?玉昆,你当年是怎么说的?”蔡确又问韩冈。

“木头能浮水,铁却不能。要是做得小了,要么就浮不起来,要么就载不了人。必须要往大里造。”

后世还有水泥船。当真就是用水泥做出来的。骨架是铁丝网,外面是水泥,在一些小河中行驶。大一点的江河都不会去,完全没有抗撞击和抗破损的能力。

但这样的船只到底能不能经受得住风浪的考验,韩冈一点把握都没有。

木头拥有很高的韧性,所以不用担心。现在最需要关心是的铸铁,其本身还是很脆弱,需要拥有更高的韧性,才能当得起人们的赞许。

只不过,以现有的钢材品种,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而发展钢材,则需要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不论是炼钢炼铁,还是制造铁器,都需要总结出完善的可以依循和学习的流程,而不是全然依靠经验感觉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