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二)(第2/4页)

就是蔡确的心思不定,之前去他家拜访过,可韩冈对这位宰相还是没有把握。拖过这几日,马上就能稳住了。

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才是好事,维持一定的危机感,才能让大臣们齐心合力将皇帝变成垂拱而治的“圣君”。祸福之间,是没有定数的。

只要再有几天。

接下来便能除服,算是天子的丧期过去了,百官也不用再持丧。脱下了素色丧服,换上了淡色的惨服,虽然这也是丧服的一种,不过至少不是满眼白了。

不过在宫内,太后、小皇帝还要为熙宗皇帝持心丧三年,禁绝宴乐。见外臣时,一切如常,宫宴照样要开。可在内宫里,则就必须是做出一个守孝的姿态,得等正式的丧期结束才行。

朝臣们依序离殿,下了台陛便散了开来。

韩冈与苏颂一路。

“玉昆,”苏颂走着,问道,“这一期《自然》的稿子好了没有。”

“这边才三篇能看的,其他都不行。不过有一篇不错,说钱塘潮的原理的。是日、月的引力所致,还有钱塘江口的地势的缘故。”

“玉昆你觉得他说得对?”

“没去过两浙,更没看过钱塘潮,那边的地势一点也不清楚。”韩冈其实去过,甚至还亲眼见识过八月十八钱塘潮,“不过海潮是日月所引,这点倒是没错,地势的原因也能说得通,看起来是有些道理。就算有错也没关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允许犯错误的。”韩冈笑着,“子容兄你那边呢?”

苏颂点点头,“也有两篇挺不错。一个是说北辰的角度不正,并不是正北。”

“沈存中已经说过了吧?”

发现北极星角度不正,在这个时代,不止沈括一个,很多人都有这个认识。

“但这一篇说得更清楚一点。”

“哦。另一篇呢?”韩冈又问道。

“另一篇是议论金星、水星哪一颗更靠内。”

“哪一颗?”

“当然是水星。金星容易看到,水星却难得多。”

“真够简单的。”

“文章中没那么简单。对了,通讯会员……”提起韩冈生造出来的新词,苏颂还是觉得拗口,顿了顿,“通讯会员他们定的份要一本本地发出去,送到的时候也不能比送去书坊要迟,这是要提早发啊。”

“这些杂务就让下面的人去操心吧。”韩冈笑道,“子容兄你别太操心了。”

“倒也是。”苏颂笑了笑。

自然书社虽然是韩冈、苏颂,还有沈括担任审稿,但下面还是雇了编辑、书办、杂役,拢拢总总十几人,琐碎的杂务还是交给那些人去做。

比如文印,制版,发卖,现在又包括了通讯会员的登记。

所谓通讯会员,是新设立的自然学会的成员。而《自然》,就是自然学会的会刊。订购全年的《自然》,便能成为当年自然学会的通讯会员。想成为正式成员,则必须有超过三篇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才行。

一旦成为正式成员,便能够得到一枚徽章和一份证书,同时不用再订购期刊,直接由学会免费寄送。等到正式成员多了之后,就开始选举会首,将自然学会正规化,以便传承下去。

本来苏颂是想将会员的标识做成是腰牌的外形,不过韩冈觉得还是别在襟口更为显眼,也更别致一点。苏颂对韩冈这种奇怪的审美观无话可说,他也没有争执的兴趣,系在腰带上,还是别在胸前,他都是无所谓的。

苏颂抬头望着天空,干净得没有一丝云翳,“今天天气好,得早点回去。”

他那具当做宝贝的望远镜,刚刚更换了反射镜片,这两天正在调试。昨日轮值,宿卫宫中,念着家里的望远镜,苏颂的心里如猫儿挠着。

京城的冬天,清明的天空不多见。这段时间夜中,石炭的消耗节省了不少,让天空也变得更干净了一点。正是观星的好时候。天上的星辰移动从来都是不等人的,错过一日,可就要耽误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