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七)(第3/4页)

“就二十七门。”韩冈叹了一声:“记性有些差了,看过的数字一时想不起了。”

“三哥你是宰相,哪用得着计这些。”王舜臣大大咧咧,“俺在西域,也就把人马、粮秣、田地、军械的大宗记一下,零头根本就不管。几万几千的枪炮记着,这单独一个臼炮也没必要去记下。”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反正就是这样,二十七门臼炮大部分都运去北面了,剩下的应该就两门,放在火器局和武学中当摆设。”

北面,韩冈突然用了这个很含糊的词汇,王舜臣立刻就知道其中有说法。

臼炮是专门的攻城装备,如果要攻辽,肯定派得上用场。而臼炮装备在哪里,就意味着那里将会是攻辽的重点地段。

河东代州,还是河北保州、真定?

王舜臣脑筋转得飞快,却不敢现在多谈,周围的耳目太多了,发自肺腑地叹了一声,“真是可惜,要是多留一门就好了。”然后很快地就把臼炮抛到了脑后,“那虎蹲炮呢?八牛弩能造多少门。”

“至于虎蹲炮,造一具八牛弩的成本,能造二十门都不止。这只比火枪贵一点。”

“这么便宜?”王舜臣小小吃了一惊。

按韩冈的说法,火枪大规模制造后的成本,其实比神臂弓、破甲弩都便宜,更不用说耗时漫长的战弓了。到底是什么样的火炮,会只比火枪贵一点,跟神臂弓差不多成本?

韩冈指了一下,“那就是虎蹲炮。”

就在韩冈和王舜臣扯起各色火炮的成本的时候,下面的人早就把下一步要展示的火器给准备好了。最轻便的虎蹲炮也摆到了凉棚外。

王舜臣咦了一声,站起来走了出去,低头看着放在地上的小炮筒,“这么小,都不能叫炮了吧。”

“待会你看看就知道了。”

片刻之后,王舜臣终于知道为什么虎蹲炮也是炮了。

从虎蹲炮中发射的霰弹,尽管不能及远,按韩冈的说法,只有现在装备了神机营的燧发枪的一半,但那一蓬蓬伴着火光、硝烟,一并从炮口喷射出的铁屑、铅子,把排在炮口前方的一具具木质的人形靶变成了麻皮核桃。

“用在军阵前,比盾牌还好用。”

出于武将的职业习惯,王舜臣在看到的虎蹲炮发射之后,脑袋里面就在考虑着怎么使用这种武器。

在他看来,当敌人的骑兵攻击步军阵列时,用散射出去的霰弹,自是比火枪的命中率更高。尤其是契丹骑兵,喜欢在军阵前一掠而过,如饿狼一般找寻军阵的破绽,以求一击致命。有着虎蹲炮护翼的军阵,就可以像拂尘一样,轻易地赶走这群扰人的蚊蝇。

听了王舜臣的描述,韩冈就道,“的确是打算这么用的,不过要驱逐骑兵,虎蹲炮的发射速度还不够快,只有最精锐的炮手才能够符合要求。”

“已经很快了。”王舜臣方才看虎蹲炮的发射表演,一轮一轮地射击,复装速度在他看来并不慢,比重弩快多了,更不用说床子弩,“这是最快的火炮了吧?”

“还有一种子母快炮,炮弹、药包预先装在子炮中,发射时只要把子炮填进母炮,就能射击。射击后,卸下子炮,再换上新的子炮,就又能再一次射击。更换子炮的速度熟练后可以变得很快,平均起来,野战炮发射一轮,子母快炮就能发射三轮。”

“肯定有其他的问题吧。”王舜臣很肯定地说道。

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缺陷,子母快炮肯定会压倒现在这些野战炮、城防炮,成为神机营中装备的重点武器。

“当然。”韩冈道,没有问题,早就定型生产了,“一个是威力不足,第二零件也多了,容易损坏。所以成本高,对军中装备不合适。”

“真是可惜。”

“世事不如意,十常八九。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只能从中挑选出缺陷最少,最符合需求的一个。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就只有三四种火炮可以生产、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