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沙普尔称帝后波斯赢得东方战争的胜利(310—350 A.D.)(第2/3页)

但是罗马从这次事变中只获得表面的虚名,并非实际的利益。科司罗伊斯是位虚有其表的君王,天生懦弱无能,无法胜任战争的烦剧工作,讨厌人际间的交往。他在伊琉塞鲁斯河畔的树丛中建造一所宫殿,就从首都退居到那里,从事打猎和弄鹰的活动打发闲暇时光。他为了能让自己过安逸的生活,即使受到再大的羞辱也不以为意,屈从沙普尔所提出的和平条件,每年支付贡金,并归还富裕的阿特罗帕提尼行省。这是提里达特斯穷毕生精力,加上伽勒里乌斯的军队获得胜利后,才从波斯手中割让给亚美尼亚的。[172]

君士坦提乌斯在位的期间很长,波斯战争(337—360 A.D.)带来的灾难使东部的行省吃尽苦头。轻装部队不定期的入侵,越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从泰西封的城门直到安条克,不断散布着恐怖和破坏。沙漠里的阿拉伯人也趁火打劫,但是因团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嗜好有所不同,有的随着自主性很强的酋长参加沙普尔的部队,还有些部落以毋庸置疑的忠诚为罗马皇帝效命。[173]在战争的重大行动中,双方的表现都极为英勇。罗马和波斯的部队一共发生九次浴血大战,君士坦提乌斯亲自指挥两次。普遍认为,当时的状况对罗马不利,但是在辛格拉会战(348A.D.)中,罗马军队奋不顾身的英勇行动,几乎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沙普尔的大军架起三座桥梁渡过底格里斯河前进,辛格拉的守备部队全部撤下来。波斯人占领了靠近希里哈村附近一处有利的营地,大量兵工辛劳工作,在一天之内环绕营地挖出深壕,堆起高耸的防壁。他那数量极为庞大的军队,当排列成会战队形时,布满整个河岸和邻近的高地。有一块12英里长的平原,横亘在两军之间。双方迅速开战,但是蛮族只是做出了轻微的抵抗就无秩序地向后逃走,好像是无力阻挡重型军团的实力,也可能是为了诱使对方疲劳追击。罗马军顾不得炎热和口渴,穿着厚重铁甲追赶敌军越过平原,列队在营地前掩护撤退的骑兵,也被他们切成数段。君士坦斯也匆忙地跟着追击,他想要约束部队的冒险急进,提醒大家夜晚将近,看来已经无法在白天完成任务。然而部队打仗靠的是自己的英勇,并不完全听从指挥官的经验和能力。大家默不作声,就像是在用这种方式抗议长官的怯懦一样,只是愤怒地冲向前去攻击,把壕沟填上,打破防壁,分散开来进入帐篷里,找水喝来恢复体力,同时也为卖力而有丰硕的收获感到高兴。

但是智慧过人的沙普尔期盼的胜利时刻即将到来,他的部队大部分都配置在高地,对于前面的退兵只是在旁观望,置之不理。现在趁着暗夜的掩护衔枚疾进,同时波斯的弓箭手在营地亮光的引导下,瞄准了未着甲胄和四处乱跑的人马,箭矢如雨一般落下。根据可信的史实记载,被击败的罗马人死伤惨重,军团逃走的剩余人员也吃尽苦头才得以生还。甚至在措辞最温和的颂词中,都承认皇帝的荣誉被不服从命令的士兵所玷辱,对于令人悲伤的撤退状况在此就避而不谈了。然而后来有个被收买的演说家,为了破坏君士坦提乌斯的名誉,用非常冷静的态度提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残酷行为。沙普尔的儿子在波斯人的营地被俘,这位不幸的青年是王座的继承人,就是最野蛮的敌人也会产生同情心,结果毫无人性的罗马人先施以鞭笞,再用酷刑折磨,最后当众处死。这个演说家最后说道,这对皇室的荣誉是极大的污点,要大家深植在脑海中留给后世子孙来批判。

沙普尔大军掌握战场的有利态势,连续获得九次胜利,使他的名声因英勇善战和指挥若定,传遍世界各国。但在美索不达米亚守备森严的城市中,只要最坚强且最古老的尼西比斯仍旧为罗马人据有,沙普尔就不可能完成他的计划。尼西比斯从卢库卢斯时代[174]起,就有东部雄关的美名,在这12年内,为对抗沙普尔的大军,受到三次壮烈的围攻(公元338年、公元346年、公元350年)。这位君王鞭策大军进行60天、80天和100天的不断攻击,三次都受到重大损失,无比耻辱地被罗马军队击退。尼西比斯是范围广大且人口众多的城市[175],离底格里斯河有两天行程,位于迈西乌斯山麓优美而肥沃的平原中,四周围绕三重砖墙,外有很深的护城壕。卢西里阿努斯伯爵率领守备部队实施英勇抵抗,受到民众义无反顾的支持。尼西比斯市民在主教训诲下众志成城[176],即将到来的危险迫使他们向军队效力。他们认为沙普尔的目标是要在这里扶植波斯殖民地,把他们驱赶到遥远的蛮荒之地,去做野蛮人的奴隶。他们因前两次的围攻获胜,得意扬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