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阿提拉进犯高卢,为埃提乌斯率西哥特人所击退 阿提拉入侵意大利后被迫撤离 阿提拉、埃提乌斯 和瓦伦提尼安三世相

一、埃提乌斯的出身家世以及与蛮族的关系(433—454A.D.)

马西安的着眼点是要避免战争,尽可能保持安全而光荣的和平。但他非常了解,要是统治者显示出怯懦的避战态度,和平就没有光荣与安全可言。阿提拉一直无礼地施压,认为罗马应该支付每年的贡金。马西安基于这种立场,用相当的勇气答复对方的要求。皇帝对蛮族很明确地表示(450 A.D.),他们不能再提出贡金来侮辱罗马的尊严。他的处理原则是,只要盟国保持忠实的友谊,就会获得慷慨的报酬;要是胆敢破坏国家的和平,他会率领部队运用武力,击退蛮族的进犯。使臣阿波罗尼乌斯在匈奴人的营地,也用同样的语气表示了他的看法,很大胆地要求安排他与阿提拉进行面谈,否则就不赠送礼物。出乎阿提拉意料,堕落的罗马人竟会展现出充满尊严的神色,对可能的危险摆出藐视的态度。阿提拉威胁要惩罚狄奥多西继承人的轻举妄动,但是他对率领无敌大军,究竟先攻打东部帝国还是西部帝国,始终举棋不定,这时世人等待他的决定,无不感到忧心如焚。

阿提拉派遣使臣同时对拉文纳和君士坦丁堡的宫廷发起挑战,用傲慢的言辞侮辱两位皇帝:“阿提拉是吾人的国主,亦是汝等的君王,特此命令汝准备宫殿,以待主上的大驾光临。”[76]蛮族表现出轻视东罗马人的样子,认为过去经常对他们获得压倒性的胜利,所以决定要完成更光荣、更重要的伟业,再转用兵力来对付不堪一击的敌人。匈奴人在入侵高卢和意大利的重大行动时,自然会被这些行省的富裕和兴旺所吸引。但是对阿提拉而言,还有特别的动机和因素,只能解释为西部帝国是在瓦伦提尼安的统治之下,直截了当地讲,完全是埃提乌斯当家做主。[77]

埃提乌斯在敌手卜尼法斯过世后,就躲到匈奴人的帐幕里避风头,无论是他当时的安全还是日后的东山再起,都可说仰仗盟友良多。对待西罗马的宫廷,他没有像一个有罪的放逐犯那样苦苦哀求,而是率领6万蛮族大军要求特赦。普拉西狄亚皇后原本还不松口,但后来也只能迁就现实,这当然是因为力有不逮而心生畏惧,但表面上仍装出一副仁慈宽厚的样子,说愿意饶恕他以往的过错。她还把自己及儿子和西部帝国都交到这位倨傲无礼的臣民手里,甚至连卜尼法斯的女婿都没法保护。仁慈而又忠诚的塞巴斯蒂安[78]受到无情的迫害,被迫在各国寻找庇护,最后在为汪达尔人服务时不幸去世。埃提乌斯鸿运高照,很快擢升到最高的大公位阶,成为国家的元老重臣,并曾三次获得执政官殊荣,以骑兵和步兵主将的头衔掌管全国的军事武力,当时的作者也称他为西罗马帝国的公爵或主将。他之所以尽全力让狄奥多西的孙子保有紫袍,不是出于个人的德行,而是基于审慎的需要,也使得瓦伦提尼安在意大利享有和平与奢华的生活。这时身为大公的埃提乌斯呈现出一个英雄人物与爱国志士的荣光。

哥特历史学家的说法很有见识,他认为埃提乌斯的一生是为了拯救罗马共和国,随后的描述虽然太过理想,但多数是实情,并非全属阿谀之词:

他的母亲是富有而高贵的意大利人,他的父亲高登提乌斯在西徐亚行省保有显赫地位,逐渐从军中家臣的裨校,晋升到骑兵主将的要职。他们的儿子在未成年时就入伍担任侍卫,开始是在阿拉里克那里做人质,后来又被送到匈奴人的营地。他不断获得宫廷文职和武将的高位,完全依靠极为优异的功勋,真是文武双全,众望所归。埃提乌斯身材中等,但风度翩翩,强壮的肢体表现出力量、匀称和敏捷,各种军事技术高人一等,不论骑术、箭术还是标枪投掷都极为卓越。他有很强的忍耐力,能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干活,直到肉体和精神到达极限。他具有真正的勇气,不仅藐视危险,而且就是受伤也毫不畏惧,所以他那坚定而又正直的心灵,根本不会受到腐化、欺骗或威胁。[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