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阿非利加叛乱 托提拉重整哥特王国 罗马失守与光复 纳尔塞斯平定意大利 东哥特人灭亡 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的败(第2/3页)

凭着贝利萨留的威望,日耳曼努斯身为皇帝侄儿的地位、精力和性格,以及宦官所罗门第二次任职的热诚和成就,恢复了军营朴实祥和的风气,维持着阿非利加暂时的平静。然而拜占庭宫廷的恶行使遥远的行省身受切肤之痛,部队抱怨无法领到薪饷也不能退伍除役。等到社会的动乱酝酿到达成熟的阶段,斯托扎率领军队出现在迦太基的城门前。他在单人战斗中受创落马,得知自己的长矛已经插进对手的心脏,强忍着痛苦含笑而逝。

像斯托扎这样一步登天的例子告诉世人,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只要掌握机会,也可以成为国王,这鼓励了有雄心壮志的贡萨里斯积极效法。他与摩尔人签订私下的协定,蛮族的援助虽危险,但是如果他能登上迦太基的帝座,就愿意与他们平分阿非利加的疆域。生性软弱的阿雷宾杜斯不谙和平与战争的事务,只因娶了查士丁尼的侄女,被授予阿非利加太守的重任。他在突然发生的叛变中被卫队制服,苦苦哀求饶恕他的性命,这只会激起冷酷暴君的轻视,无法让他产生恻隐之心。统治30天以后,贡萨里斯在宴会中被阿尔塔班刺死。说起来是件很奇特的事,出身阿萨息斯王室的亚美尼亚君主,竟然在迦太基重建罗马帝国的权势。布鲁图斯拔剑夺去恺撒性命的阴谋事件[379],在后人眼中被认为极其重大,非得探索查明所有的情节不可;但是像这种出身皇室身为叛徒的凶手,无论是犯下罪行还是建立功勋,只有普罗科皮乌斯的同时代人士感兴趣而已。他们抱着希望、恐惧、友情和憎恨的心理,被卷入阿非利加的变革中。[380]

整个阿非利加的国土很快陷入蛮族横行的状况,腓尼基的殖民地和罗马的法律过去曾提升这片土地的地位。内部动乱的每个阶段,都显示出野蛮族群对抗文明社会获得的可悲的胜利。摩尔人[381]虽然不知公正为何物,却无法忍受压迫,他们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不受国界和疆域的限制,使征服者的军队无用武之地,也能逃避强加在身上的锁链。同时从经验得知,就是誓言和义务也无法保证他们归顺以后的忠诚。奥拉斯山的胜利使他们极为恐惧,却也只能保证他们短时期内的降服,要是他们尊敬所罗门的统治风格,就更为痛恨和藐视他两位侄子的傲慢和奢侈。居鲁士和塞尔吉乌斯分别负责的黎波里和彭塔波里斯行省,身为宦官的叔父发布这种任命,极为草率和不智。一个摩尔人部族扎营在利普提斯的城外,再度向罗马人效忠,从总督那里接受惯常赐给的礼物。80人组成的代表团被当作朋友接到城内,被怀疑在暗中进行阴谋活动,全部在塞尔吉乌斯的宴会中被屠杀。起兵和复仇的呼声在阿特拉斯山的谷地之间回响,从瑟尔特斯河的两岸一直蔓延到大西洋的海边。

安塔拉斯的兄弟受到不公正的谋害,因此把罗马人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想当年他击败汪达尔人,立下汗马功劳,赢得英勇无敌的名声,为人公平正直,行事谨慎细心,在摩尔人当中更显得突出。他将阿德鲁梅图姆摧毁成一片焦土,等于是向皇帝提出警告,要想阿非利加获得和平,必须召回所罗门和他一无是处的侄儿。太守率领军队从迦太基出兵,在距离迦太基6天行程的地方,也就是特贝斯特[382]邻近地区,蛮族的优势兵力和凶狠气焰使他大吃一惊,于是他提出签订条约的建议,恳求双方重新修好,愿意立下最庄严的誓言,保证自己的言行要受条文的约束。气愤的摩尔人打断来使的话说道:

他会受哪些誓言的约束?难道以前不是拿出基督徒的《圣经》,对着福音书来发誓?他的侄儿塞尔吉乌斯拿这本书作为诚信的保证,发誓要保护我们80个不幸和无辜同胞的安全。在我们再次信任他们之前,必须让我们知道犯了伪证罪会受什么惩处,让他们能替自己的荣誉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