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皇帝也头疼(第2/4页)

到了正统九年的时候,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连官员们都不愿意接受的宝钞已经基本上可以宣告拿来擦屁股了。

等到了正德年间,宝钞就已经废止,不再发行。

宝钞废掉的结果就是民间再一次的缺铜,不光是民间缺铜,官方更缺少这玩意。

如今突然间发现倭国有这么个好地方产铜,那崇祯皇帝能放过倭国不要?

而且就算是不考虑铜的问题,假设明军可以从天下的各地替他们心中伟大圣明的皇帝陛下抢到足够多的铜,那海洋这个因素也由不得崇祯皇帝不考虑。

陆地上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危险到大明的势力了,最强的建奴已经被怼的北迁奴尔干以北了,剩下的就该考虑一下海洋的问题了。

毕竟澎湖还有大琉球都被红毛夷人占据过,而红毛夷人的装备看起来也挺先进,大明还跟他们买过一些回来“研究”。

再加上这些年锦衣卫也不消停,四处把一些能说人话的红毛夷人给弄回大明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不见,这些原因加一起,也足够施凤来判断出崇祯皇帝的目标是打算搞那些西夷了。

而要搞西夷,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桥头堡——不能因为倭国靠北而忽视他的地理位置。

倭国、琉球、大琉球、南洋诸岛加起来,这就是最好的前置基地,能够把战火拒之于大明的国门之外,这种地理位置不好好研究一下,那只能说五军都督府的那些人都是废物。

显然,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家伙们现在被军功给刺激的欲仙欲死,天天都在琢磨着上哪儿搞事情,怎么可能放过倭国这么好的位置。

至于说原本规划的莫卧儿那边,施凤来倒是没怎么放在心上。

原本大明往建奴卖福寿膏这事儿虽说是处于保密状态,可是施凤来身为原来的大明内阁次辅,再加上目前正在倭国大肆的贩卖,所以对辽东那边的情况可也是清楚的。

眼下建奴被逼着北迁,而原本卖到建奴的福寿膏却没有分配到倭国来,那么到哪儿去了?

很明显,不是卖给那些红毛西夷,就是卖到了莫卧儿那边。

至于说路子,施凤来显然不认为连倭国的佐摩银山的情况都能摸清楚的锦衣卫会没有路子把这些东西卖出去。

等到莫卧儿上上下下跟建奴一样都迷恋上福寿膏这种好东西,再想要怼死他们,付出的代价会小到让人不敢相信。

再结合倭国的佐摩银山现在正在大量产铜的情况,施凤来有足够大的把握断定崇祯皇帝会把目标放在倭国。

就算不是,自己这一次回京述职,也可以再劝一劝皇帝陛下把目光投向倭国不是?

想到回京述职这事儿,施凤来又黑着个脸对李岩道:“说起来,这一次倒是你亏了,被派到爪哇那地方,可不如留在倭国。”

李岩倒是看的很开:“想必是陛下有什么其他的安排吧?”

施凤来道:“估计是英国公的死带给陛下的触动太大,想要让为师能回去颐养天年,还有温体仁估计也是一样儿。以后的路子啊,倒是要看你和那个叫沈颢的小家伙了。”

远在大明京城的崇祯皇帝确实如施凤来所料,正在合计着是不是向倭国下手。

原因也如同施凤来所预料的一样,第一岛链这是个好东西,必须得控制在自己手里,还有就是倭国的石见银山,现在被称之为佐摩银山,这么个产铜的好地方。

崇祯皇帝合计的是怎么样儿把宝钞这玩意的信誉给重新提起来,或者说重新发行的纸币怎么样儿才能够保证信用。

新发行的纸币最好的保证信用的方法就是国库有多少的金银就发多少的币纸,然后再用劣币驱逐良币的手段把银子和铜钱给赶出市场。

但是前边儿有老赵家玩过的交子,铁木真家玩过的中统交钞和中统元宝宝钞,大明玩过的大明宝钞,早就把纸币的信用给败的一干二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