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留着当个倾销对象(第2/4页)

李承彦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最初在跟科恩谈判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漫天要价,而且还不许科恩落地还钱。

你还价,本官身后的舰队就开火,到时候看谁死?本官死一个,你们蛮子就得死一片给陪葬,试试不?

自诩为绅士的科恩面对着这么不要脸的李承彦,显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到后面基本上就是李承彦说什么条件,科恩就答应什么条件。

现在再一次接到了这样儿的任务,李承彦顿时就来了精神。

坑蛮子什么的,最有意思了,既能欺负人,还能捞到好处,普天之下再没有比这好的事儿了!

而且皇帝陛下的要求又这么简单,只是划一块地方让这些蛮子们滚过去老实待着,又不是让他们彻底滚蛋,这么轻松简单加愉快的任务,爽!

……

校阅这种事儿,其实在天启年间的时候基本上就完犊子了,也就是崇祯皇帝突然之间抽疯,从故纸堆里翻出来这么个玩法之后,便兴冲冲的决定要折腾一下——从崇祯十二年就开始了。

当然,折腾的肯定是管辖亲军二十六卫的亲军都督府,跟人家五军都督府没啥关系。

但是,张之极就很头疼了——自己除了是五军都督府的几大话事人之一外,还是亲军都督府的扛把子。

张之极有时候就觉得,自家老爹死的早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坏的事儿——老英国公张惟贤不死,今天被折腾的人里面就得有自己!

校阅是怎么个校阅法,崇祯皇帝没明说,但是无外乎文武两项。

打从太祖高皇帝开始,这校阅其实还不叫校阅,而是叫阅骑,考校的是骑射功夫。

勋贵们大多都是马上厮杀才得来的富贵,勋贵子弟们要是不通骑射战阵,那不是给老祖宗丢人么!

从永乐皇帝开始,骑射就改成了策论,从安邦治国之道到排兵布阵之法,搞的勋贵子弟们欲仙欲死。

然而崇祯皇帝却是呵呵一笑,既然讲究个祖制么,勋贵子弟又大半都要进入除锦衣卫之外的其他亲军二十五卫,那没说的,骑射跟策论一起来!

并且本着讲究祖制也要与时俱进的想法,崇祯皇帝开创性的在骑射之中增加了马上火铳射击的项目,策论里边增加了火炮的应用与分布,还有新占领地区的管制等科目。

并且,原本该有的项目一个不许少!

崇祯十二年第一次复开校阅的时候,整个考场基本上就是哀鸿一片,连身为主考的朱纯臣和张之极都看的蛋疼不已。

如今到了崇祯十三年,校阅已经是重开之后的第二次,如果考试的结果依旧跟崇祯十二年的时候一样,那就有的乐呵了。

更何况,崇祯十三年的校阅,崇祯皇帝会亲临考场,并且带着缅甸王他隆一起来监考。

很让人恶心,很让人蛋疼,但是很符合崇祯皇帝一贯以来的作风——别人开心不开心的不重要,自己这个皇帝开心就行了。

到了亲军都督府的检阅台之上,早已经有人准备好了相应的桌椅,连茶水跟果盘都准备好了。

崇祯皇帝看了看除了自己那份之外,剩下的那些几乎如同一条线一般笔走的杯子什么的,心中也暗自嘀咕了一番。

莫非,拉着线摆杯子这毛病,从大明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崇祯皇帝落座之后,便抬头望了望天——今天,老天爷很给面子,晴空万里无云,微风,最适合考试,当真是个装逼的好时节。

崇祯皇帝的心情很好,他隆的心情可就说不上好了,或者说,他隆的心情复杂到难以言表。

望着从台下整齐列队而过的勋贵子弟,他隆觉得自己长见识了。

勋贵子弟,不应该都是混吃等死的废物来着?台下那些一个个精兵,居然就是崇祯皇帝嘴里的那些废物?

话说,陛下您老人家是不是对废物这两个字有什么误解?要不然,您去看看缅甸国内的那些贵族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