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5/5页)

南洋地区好办,是因为大明舰队控制了海域,所以任谁都难以逃脱,只能按照大明的意思来。

但是西域地区地域辽阔,人们可以随处迁移,加上人口众多,所以朱瞻基缓缓图之。

现在看来,光凭郑宏有胆量想要自立,就能知道那边的风气是什么样的。没有那些部落给他的支持,他就是疯了也不敢说自立啊。

所以,朱瞻基觉得,一味的怀柔不可取了。

马随虽然是回族人后裔,但却是一个大汉主义者。立即说道:“陛下仁慈,不忍刀枪相见,但是以臣看来,只有鲜血才能让那些顽固分子醒悟过来。”

马随如此激进并不奇怪,因为许多汉人并不在意这些血统,而那些归化的异族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反而更加极端。

就像大明现在有不少西域,朝鲜,日本的归化者。他们比汉人更加重视血统的融合,给家族子弟娶亲,嫁女,都必须要是汉人,这样几代以后,汉人血统就会多了。

除了这些方面,他们在针对异族的策略上,也更加激进,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现他们的忠诚和跟以往割裂的决心。

马随小时候在苏伊士长大,很清楚西亚各地的民族矛盾,对那些信仰的“族人”没有半点好感。

在他看来,只有大明才是真正的文明国家,那些落后的民族和国家都应该消失。

朱瞻基笑了一下说道:“军队一动,就是民脂民膏。如果能不打仗就解决问题,还是不打仗的好。”

马随不以为然说道:“等河中军队全部换装完毕,有了连发枪,哪怕河中军队不足二十万,只要笼络住了乌兹别克人,也能将那些顽固的波斯人消灭干净。”

朱瞻基不置可否地说道:“那就要看你们外交部的成绩了。”

他们退下之后,朱瞻基下面要接见玛拉国的国主亚拉姆巴。

玛拉国就是后世的尼泊尔,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却因为紧靠着印度各国,一直被信仰印度教的各个印度小国欺负。

因为大明的保全,他们才能避免了印度各国的侵占,现在是大明的忠实小弟。

亚拉姆巴刚进大殿,还没有来得及叩拜,一个内侍气喘吁吁地跑到大殿门口,大声道:“陛下,太子殿下归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