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时代里姆(第2/3页)

“不要这样里姆,如果塞缪尔·鲍尔斯当街遇刺,那么塞缪尔·鲍尔斯的盟友们一定会炒作这件事,这会给你的名誉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你现在不想当总统,并不代表以后也不想,如果你想有所作为,那么不管你现在是不是要骂塞缪尔·鲍尔斯祖宗八代,你一定要保持克制,否则你将来一定会后悔的。”亨利坚持反对,不让李牧走极端。

看着眼中带着陌生和痛心的亨利,李牧慢慢冷静下来。

其实亨利说的没错,不管李牧是不是公众人物,李牧都要保持克制,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李牧身为一名华裔,如果李牧不保持克制,那么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在目前的美国,已经有零星城市爆发了排华事件,如果这时候李牧不注意个人形象,那么肯定会给阻止《排华法案》的出现人为制造难度。

“好吧,放过塞缪尔·鲍尔斯,不过我要成立一个报社,名字就叫——就叫《时代周刊》好了。”李牧听从亨利的建议,准备使用正常方式和塞缪尔·鲍尔斯掰掰腕子。

“《时代周刊》——这确实是个好名字。”亨利这次赞成李牧的决定。

如果没有李牧横插这一杠子,《时代周刊》应该在1923年出现,和原有的历史一样,李牧准备赋予《时代周刊》“好像是由一个人之手写出来给另一个人看的”这个口号,努力吧《时代周刊》打造成美国最大的新闻媒体机构,一边更好的为李牧的整体战略服务。

“那么,《时代周刊》的定位是什么?”亨利拿出纸笔,准备记录李牧的决定,作为李牧的私人律师,亨利要负责跑程序。

“《时代周刊》不是写给各个领域的专家看的,而是写给这个时代的‘忙人们’看的,‘忙人们’事务繁忙,时间有限,他们无法在目前铺天盖地的报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消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被小道消息埋没的真正新闻整理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挑选有价值的部分供那些‘忙人们’参考。”李牧详细叙述《时代周刊》的定位。

其实报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是给普通人看的,对于此时的美国来说,普通人里面文盲的比例占据很大一部分,他们根本看不懂报纸,也不会购买报纸,所以报纸的影响力只限于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

“好的,定位为‘忙人们’,那么报纸的售价呢?我们的一份报纸卖多少钱?”亨利是李牧的私人律师,李牧的收入关系到亨利的收入,所以亨利会尽可能站在李牧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斯普林菲尔德共和报》卖多少?”李牧的针对性很明显。

“五美分——”亨利答得快,看样子也是经常购买报纸。

“那么我们也卖五美分——不,我们卖两美分,不,一美分。”李牧不给塞缪尔·鲍尔斯留活路,准备把《斯普林菲尔德共和报》彻底干掉。

“那么我们如何盈利呢?一美分甚至连成本都不够。”亨利发愁,不管怎么看,这个《时代周刊》都是个赔本货。

“付费广告,软文——赢利点还是挺多的,就算是赔钱,这份报纸也要做下去,咱们在斯普林菲尔德本地不赚钱,可以去赚波士顿人,华盛顿人,或者是纽约人的钱,我可不相信塞缪尔·鲍尔斯有本事能把《斯普林菲尔德共和报》卖到华盛顿和纽约去。”李牧想围魏救赵,通过在纽约华盛顿等地的收入补贴斯普林菲尔德地区。

塞缪尔·鲍尔斯的影响力也仅限于斯普林菲尔德当地,李牧有的是办法打击塞缪尔·鲍尔斯,资本的力量是无限的,只要使用得当,一个塞缪尔·鲍尔斯无法对李牧产生威胁。

“软文——这是什么意思?”亨利感觉自己跟不上李牧的思维,这是个很危险的征兆,亨利知道李牧前进的速度有多快,如果亨利跟不上李牧的脚步,李牧不会停下来等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