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森寒(第2/3页)

李牧为孩子们准备了两所职业学校,一个是护校,一个是技校,护校是为女孩子设立的,技校是为男孩子设立的,目前两所学校都已经做好了接收准备,他们第一学期,每个学校可以接收二百名学生。

一共四百人,听上去有点少,但考虑到康奈尔大学四百人已经是此时美国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其实四百人也不算少。

为了让孩子们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起码在最近三年之内,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学生们可以去两所学校旁听,以确定自己到底对那个学校更有兴趣。

同样是为了吸引学生们到自己的学校里学习,两所学校的校长也是煞费苦心,护理学校目前开设有护理、内科、外科、妇科等专业,为了设置这些学科,李牧不惜派人跑到英国高薪聘请了剑桥大学的毕业生任教,这些刚毕业的学生或许资历比较浅,但让他们担任护校的教师绰绰有余,毕竟那可是剑桥大学。

在这些传统学科的基础上,李牧还准备设置针灸推拿专业,这个专业比较特殊,需要的教师要从清帝国聘请,李牧已经让科尔委托程赓篪寻找合适的教师,只要教师到岗,新学科会马上开始招收学生。

相对于护校,技校的师资力量就比较雄厚,技校的学科也更加复杂,车工、铣工、磨工、镗工、铸造工、锻造工、焊工等等,只要工厂里需要的工人,技校都有专门的学科培养,除了这些工厂里的职业,技校还培训厨师、裁缝、兽医等专业人才,在未来,技校还将增设一个汽修专业,培养汽车驾驶员的同时,还会培养维修人员。

有了这么丰富的学科设置,李牧相信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找到想从事的专业,其实这年头的孩子们还是比较好伺候的,他们不会挑三拣四,不会朝秦暮楚,从事一份职业一干就是一辈子,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甚至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历程。

“里姆,午餐时间到了,我们是让人送过来,还是我们去餐厅?”奥利维拉还不太了解李牧的喜好。

“难得来一次,我们去餐厅好了。”李牧不是想深入群众,只是想看看学生们日常的就餐情况。

对于孩子们的营养,李牧一向非常重视,从去年开始,骏马附属学校就开始执行补贴加餐制度,每个孩子每天可以额外得到一个鸡蛋和半斤牛奶,用来为孩子们补充营养。

这顿饭并不是中午加餐,而是晚上加餐,被当做夜宵提供给所有的孩子们,至于正餐,骏马附属学校提供的同样非常丰盛。

已经是吃饭时间,李牧一行人到餐厅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开始吃饭。

骏马附属学校一共有三个餐厅,并没有什么回民餐厅、教师餐厅之类的区别,提供的饭菜全部都一样,李牧选择的是面积最大的餐厅,可供近千人同时用餐。

和传统的东方式餐厅不一样,骏马附属学校的餐厅使用的全部都是长条桌椅,用餐的时候实行的是分餐制,每个学生有一个餐盘和一个汤碗,餐具可以自由选择,餐厅提供筷子、勺子、刀、叉等各种餐具,全部都是卡内基·里姆钢铁公司特别供应的不锈钢制品。

不同年级的孩子有严格的供应制度,一年级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两米饭,一份肉菜和一份素菜,外加一碗汤,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得到额外一两米饭,到三年级是三两米饭加上两个素菜和两个肉菜,汤可以随便喝。

原则上来说,饭菜不设上限,但不管盛多少,饭菜要全部吃完,绝对禁止浪费。

也没有浪费的,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不是开玩笑,二十一世纪搞计划生育,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唯恐孩子吃不饱,但在十九世纪,家家户户都是五六个孩子,能吃得上饭就算不错了,所以骏马附属学校只打餐厅开业,几乎从来就没有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