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策反(第2/3页)

其实和詹姆斯·布莱恩相比,海斯在这一点上也有优势,要知道詹姆斯·布莱恩之前是众议院院长,关系网肯定比海斯要庞大得多,如果是詹姆斯·布莱恩当选总统,那么美国政府仍然逃不出裙带关系这个怪圈。

如果是海斯当选就没有这方面的隐患,海斯之前是俄亥俄州州长,关系仅限于俄亥俄州一地,就算是海斯将来论功行赏,也没有那么多关系让海斯照顾。

这一点对于目前的共和党来说非常重要,民主党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对共和党穷追猛打,才获得现在所拥有的优势,共和党如果想要继续维持优势,那么就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虽然谁都知道共和党目前的症结所在,但想要改变现状,无疑是需要勇气的,在此之前,无论是詹姆斯·布莱恩还是詹姆斯·加菲尔德,都不敢涉及到这个方面,不管是在公共演讲时,还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只敢大谈自己的经济举措,承诺如何将美国带出经济危机的深渊,对这一方面从来不敢涉及。

问题就在于,共和党现在最遭人恨的就是这方面,美国民众迫切需要共和党拿出魄力来改变现状,而不是内容空泛的夸夸其谈。

没错,虽然民主党赢得了众议院,但相当一部分选民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共和党身上,腐败是美国政府难以摆脱的顽疾,就算是换民主党上台,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根本性改善,反而如果是共和党继续执政的话,那么说不定共和党还会有所收敛。

这个“收敛”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吃饱了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如果这时候换一批人上台,那么他们说不定会更加饥饿。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纽约人惊讶的发现,包括《时代周刊》、《纽约日报》、《曼哈顿晚报》、《波士顿邮报》等等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在内,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有关海斯的正面报道,而有关詹姆斯·布莱恩的消息全都不见踪影。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最近这一两年,《时代周刊》一直在快速扩张,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时代周刊》以联营、收购等方式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新闻集团。

《时代周刊》在美国所有人口超过10万人的城市中都设立了分部,同时至少拥有一家当地报社作为辅助,几乎在所有的美国城市中,都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当天的《时代周刊》,这也是李牧发动舆论攻势的信心所在。

新闻媒体表现的如此具有倾向性,马上引起了詹姆斯·布莱恩竞选办公室的担忧。

当天中午,詹姆斯·布莱恩亲自致电萨米·拉金询问此事,询问无果后,当天下午,詹姆斯·布莱恩通过阿瑟邀请李牧喝下午茶。

李牧当然是欣然应诺,西方政坛很讲究“风度”嘛,买卖不成仁义在,不管是谁输谁赢,最后都别伤了和气。

下午4点,克林顿城堡三楼阳台。

詹姆斯布莱恩身穿黑色燕尾服,气鼓鼓的坐下后,看向李牧目光不善:“里姆,你可真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

“得了吧,这个难题是你先给我的,如果当初你答应我的要求,那么现在也不会有这些事发生。”都已经兵戎相见了,再否认也没意义,李牧回答的很干脆。

“呵呵,现在的情况恰恰证明,准入制度是绝不可行的,看看今天的报纸,这些平日里恪守中立的家伙,几乎全都异口同声,如果真按照你说的设立准入制度,那结果会更加可怕。”詹姆斯·布莱恩绝不是来投降的。

之前詹姆斯·布莱恩还没有意识到新闻媒体的作用,现在詹姆斯·布莱恩才发现,他和他的竞选团队有可能犯了一个大错误。

“你只看到了对你不利的这一面,事实上你应该很清楚,当这一切都是为你服务时,那么结果应该会是如何的美妙,准入制度当然并不完善,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制度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发现准入制度有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在后期进行调整,让她慢慢变得完善起来,而不是像你这样全盘否定,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李牧到现在还在为准入制度叫屈,这个东西是个双刃剑,就看你怎么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