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周应秋去职(第2/3页)

“是。”外面的内监答应一声,匆匆脚步声响起。

张太后一见,转头看着两个小丫头道:“好了,吃的差不多了,不要吃太多。”

“人家还没吃饱……”小丫头不依,第一次这么吃,舍不得就放过,哪怕小肚子已经圆了。

张太后不理会,直接对焕儿道:“收拾一下,再通知乐安公主过来,咱们一起听听内阁是怎么处置的。”

“是。”焕儿应声,让人来收拾,同时派人去请乐安公主。

小丫头万分不情愿,还是被赶回了自己寝室。

没多久,乐安公主朱徽媞就来了,与张太后坐在一起,等着内阁两位阁老过来。

不一阵子,毕自严与孙承宗进得门来,一看这个架势,都心里微沉,还是抬手道:“臣参见皇上,见过太后,乐安公主。”

朱栩正面看着他们,直接道:“内阁是什么意见?”

毕自严稍微犹豫,道:“回皇上,内阁议定,袁任霄,魏学濂停职,调离,罚俸半年。督政院,吏部还请皇上示下。”

毕自严话音一落,朱徽媞就神色紧张的转头看向张太后,这个处置简直就是等于包庇,没什么处罚。

张太后拍了拍她的手,蹙眉的看了眼毕自严,目光看向朱栩。

朱栩对内阁这个处置也颇为意外,简直是轻的不能再轻了,心里微动也明悟过来,内阁对六部的权力还是太弱,周应秋,傅昌宗,靖王都过强,根基深厚。内阁想要拿捏处置的这个度,实在太难。

“是时候给内阁鼓鼓气了……”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目光冷峻,看着两人,冷哼一声道:“这算什么处置?现在是满城风雨,传了出去,说你们内阁是处罚还是包庇?”

毕自严躬着身,一时间找不到话说。

真要是强硬处置,他也不惧周应秋,关键是魏学濂是皇帝的人,他有所顾忌,魏学濂不能重了,袁任霄又能怎么办?何况袁任霄还是袁可立的侄孙,又占着理,轻重也难办。

着实是为难他了。

朱栩情知毕自严的难处,这个为难大部分原因出在他身上,手指慢慢敲击着,断然道:“袁任霄,魏学濂二人聚众斗殴,知法违法,连降三级,三年内不得晋升!督政院警告一次,命靖王写书面检讨发在朝报上。吏部因公废私,挟公泄私愤,严重违反朝廷法纪,吏部尚书周应秋另调他用,着回府自省,没有旨意不得出府!”

毕自严与孙承宗脸色微变,抬头吃惊的看着朱栩。

袁任霄,魏学濂的处置都无所谓,关键是靖王与周应秋。靖王要是写“检讨书”发到朝报上,这个脸丢的可是不轻。周应秋就更重了,一句“另调他用”就等于是丢了吏部尚书的官职,还要闭门思过!

哪怕是朱徽媞,张太后都面露惊容,她们不沾朝政都知道,靖王,周应秋乃是皇帝的亲信,这样的处置,重的不像话!

刚才朱徽媞是紧张,现在是害怕了。

张太后脸色微凝,张口欲言,最后还是咽下,没有开口。

毕自严心理素质极好,很快冷静下来,抬着手道:“皇上,这样的处置,是否过重了一点?”

周应秋在吏部多年,门生故吏,至交好友遍天下,他这一“另调他用”,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震动。

朱栩摆了摆手,道:“现在是‘新政’的关头,必须要严肃纲纪,就从朝廷开始。曹化淳,拟旨吧。”

“遵旨。”曹化淳应声,他也有些吃惊。

吏部在这件事上,虽然有挟公报私的意图,在明面上却是光明正大,朱栩这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置,其实是偏袒了督政院与靖王,还将周应秋给“革职”,对吏部很不公平。

大棒之后就该给甜枣了,朱栩看着毕自严与孙承宗道:“关于科举,朕这些日子一直在反思,决定重新放开,与皇家政院的大考合并,不管是政院学生,还是外面的,都可以参与,每年一次,录取前一百五十人,授三甲进士,前三名放知县,其他都是县丞,六部九寺末流之类,一律从基层做起,在年龄上,考试次数上,都要做限制,皇家政院是挂在内阁之下的,这科考就交由吏部,你们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