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帝后不相见(第2/3页)

说到这里,张姝也咬起嘴唇,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会儿,朱栩正在张家正厅,与一个中年人在交谈。

中年人颇为拘谨,名叫张荣穘,是张家的长兄,张氏母女都赖他照顾,原本是湖广学政,后来学政被裁撤,他不愿入政院就一直赋闲在家,著书立说,是一个颇有名望的文坛名士。

朱栩放下茶杯,微笑着道:“你是说,现在政院的课纲有问题?”

张荣穘坐在朱栩下首,抬起手,颇是谨慎的道:“是,微臣认为,现在政院以及所属的各地书院,学院的生员,都不能专心读书,所学繁杂,无法专精,也不够刻苦,一年下来也就读了那么几篇,这样别说十年,就是二十年也不能成才……”

朱栩听着,并没有生气,轻轻点头。

政院的教学方式改变了现在的年轻人埋头苦读四书五经才能“成才”方法,均衡了各方面的知识,这也就让他们的“文化涵养”在悄然降低。若是真的要让政院的学生与现状的士子一同以过去的方式科举考试,只怕政院能中第的屈指可数。

但圣贤书不能当饭吃,尤其是在科技即将爆发,科技时代已经到来的这个关口,朱栩需要大量的人才,圣贤书不能替他培养。

“还有什么想说的?”朱栩看着他道。

张荣穘对皇家政院了解极多,见朱栩并没有生气,故作沉吟的又道:“微臣以为,皇家政院固然有其好处,也不能瓶塞其他书院,流派,当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朱栩双眼微亮,看着他笑着道:“这个提法很不错,不过还不够,兼容并蓄不应该只限制在儒家,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也不能瓶塞在外,你觉得是不是?”

张荣穘神色微楞,没想到皇帝想的比他还大了一层,不过儒家向来鄙视其他“百家”,尤其是千年前已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早已经事实上统一了“百家”,所以张荣穘心里反对将这个“百家”放在“兼容并蓄”中,嘴上还是道:“皇上胸襟宽广,目光长远,微臣不及。”

对于这种口不对心的马屁朱栩早就一眼能看穿,轻轻笑了声,手指在大腿上拍了拍,心里转着念头。

他现在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这个张荣穘倒算是一个,将来若是文理分科了,他倒是合适的人选,并且张筠若真能成为皇后,张荣穘按照规矩还能得到一个“伯”爵位。

正思索着,张李氏一脸紧张,快步来到大堂,在朱栩不远处,行礼道:“民妇张李氏,拜见皇上。”

朱栩看着她,微笑道:“免礼吧,朕所为何来,已经与你们家大伯说了,朕呢,想先见见张小姐,早日定下,也好安老太妃,皇嫂的心,皇宫也好做些准备。”

张李氏先是一怔,旋即就明白了。

老太妃给皇帝选了三个人,三个人的名分还没有定,皇帝这是来定名分的,谁是皇后,谁是妃子都由皇上决定!

张李氏看着朱栩,神色微微变幻,道:“皇上,这……不合礼法。”

朱栩对一些礼法是深恶痛绝,礼部现在正对一些礼法进行梳理,一些该砍掉的,他到时候绝对不会手软,比如这一条!

他今天是非见不可,目光看向张荣穘,笑着道:“确实不太合礼法,不过近来京城纷纷扰扰,朕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能耽误在这里,你怎么看?”

张荣穘,张李氏都齐齐脸色微变,他们都知道上官继宗的事,心里都是狂跳,不知道眼前的皇帝是否已经知道了。

若是知道了,不止张筠进不了宫,很可能还会连累张,上官两家!

张李氏没什么主张,转头看向张荣穘,这是张家大伯,重要的事情都是他拿主意。

张荣穘眉头皱了皱,神色有些凝肃,起身抬手道:“事急从权,臣认为,可以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