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复杂纷扰(第2/4页)

另一个也道:“台吉,建奴骑兵若是再配上火炮,只怕我们不敌。”

安达山看了这两人一眼,沉着脸没有说话。

除了有数的那几个人,没有谁比他更了解察哈尔的真实情况。由于大明的刻意封锁,外加不断的挑拨,察哈尔看似不断的壮大,实际上真正的战力并没有增加多少,能凑个三万能战之人已经是极限!若是再剔除伤兵,重患之类,怕是只有两万人!

两万人,如何应对大明的十多万联军!

安达山这个时候也有些埋怨起林丹汗了,太过急切,不懂得韬光养晦,这么早就引起大明的忌惮,决心讨伐。若是再能稳个三五年,大明国力虚弱,察哈尔恢复过来,此消彼长,何惧大明!

“希望国师有办法。”

半晌,安达山还是没有说话,心里轻叹了一声。

安达山这边忧心忡忡,朝鲜的两位国主就更是头疼万分,难以抉择。

他们对大明的情况很是了解,从十年前大明就一直在帮助朝鲜,可以说竭尽全力,更不要说早期保卫朝鲜,与倭国的三次大战,都充分说明大明护佑朝鲜的决心。

可现在大明国内天灾连绵,国库空虚,需要裁军来节省开支,明朝兵部,内阁的庞大计划他们也都了解,说到底,他们也怨不得大明这个时候抽身而出。

可事关朝鲜国祚延续,他们不管如何,也不愿,更不能放驻扎在平壤的明朝三万大军离开。

他们要紧急与国内商讨,在大明内阁裁军计划确定之前,决定到底该如何做!

他们还在路上,一只只信鸽就飞向山海关,然后会在一个个驿站转向朝鲜。

毕自严等内阁辅臣比朱栩更早回到京城,回到内阁。

毕自严班房,他看着郑友元递过来的奏本,神色凝重。

郑友元看着毕自严,面色冷静,道:“大人,这是手抄本,原本在司礼监。想必皇上很快就会看到简略,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令他震怒。”

毕自严没有说话,静静的看着这道奏本。

这道奏本的内容是关于刚刚演武的火器,也就是火炮。奏本上言称“战场成败,在于人心,不在利器。火器之大,过伤天和,非圣人所为”,“一炮飞出,数十人残肢断臂,人命如草芥,漫天大火,惨叫而绝,何有德焉?”

洋洋洒洒数千言,大概意思,就是军器局研制的火炮,威力太大,有伤天和,不应该存在于世界上,请求封禁,永远不再开启,使用。

当然,他们也不是这样说说的,还举出了几个列子。

若是这些大炮落在叛军手里,或者敌对国家,那大明如何抵挡?若是叛军,敌人以此攻打京城,皇宫又该如何?

因此,在还没有流出的时候,请朝廷封禁,烧毁图纸,缉拿工匠,永绝后患!

毕自严看着这道奏本,反反复复的看了两遍,脸色也变幻了几次,始终都没有张口。

没多久,孙承宗拿着一样的手抄本走进来,看着毕自严道:“看过了?”

毕自严放下奏本,叹了口气,道:“六部尚书没有表态,倒是有几个侍郎很是赞同,写了副奏。”

郑友元给孙承宗搬来凳子,悄然退了出去。

孙承宗也放下奏本,看着毕自严,沉吟一声,罕见的没有开口说话。

毕自严与孙承宗眼神交汇,接着,继续沉默。

两人都是读书人,进士出身,而今都是饱读诗书,满腹才华,若非入了官场,定然也是一方大儒,大家。

毕自严是彻彻底底的文人,从他内心深处来讲,是赞同这道奏本的。大演武展现的火炮威力太过可怕,以往还不觉得,现在却有些悚然,令他感觉危险,心里忧虑。

孙承宗虽然是文官,可也带兵多年,虽然知晓武器的重要,可是今天大演武的火炮,让他心悸,同时还在担忧,短短几年已经如此,如果继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