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不妥协(第2/2页)

顾炎武礼部侍郎的身份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何况这篇文章极其尖锐,犀利。

顾炎武不同于李贽,那个时候的李贽是被所有人反对,只能“藏书以留后世”。顾炎武不同,他是礼部侍郎,看似是谈论个人的治学态度,实则是代表朝廷在发声。

他这篇文章的大标题是:学以致用。副标题则是: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从他这两个标题就能看出一些什么,文章里更是如此。

他大肆抨击心学的夸夸其谈而不务实事,以虚幻的玄学来论及国事,更是衍生而出的指责朝廷的很多典籍充斥着这样的玄虚之说,误国误民,遗祸千秋。

“心学”是新建伯王阳明所创,是儒学自宋朱程理学后的最高峰,无人能及,可以想见心学在明朝的重要性。

更何况,王阳明并不是存粹的一代儒学宗师,他近乎是一个“圣人”,自身操守品德,能文能武,新建伯的封号更是因军功而受。

现在有人抨击“心学”,哪个圣人门徒能受得了?

不用多久,各种谩骂声在京城响起,继而不知道多少奏本飞入内阁,一些人自持身份,更是直接堵在诸多阁老,朝报等的家门口,好的好言相劝,劝他们迷途知返;差一点的就指着鼻子破口大骂,一句句引经据典,吐沫横飞,一般人连张嘴的机会都没有。

顾炎武这次上位,本就非议诸多,认为他年轻,资历浅,尤其是“妄言”太多,比之李贽更甚,是以士人大多不喜。

这一次又在风暴眼上,弹劾他的奏本最多,要求他辞官的更多。

礼部。

礼部尚书吕大器正在看着幕僚司制定的“安民定策”,神情专注认真,仿佛一个字一个字的在推敲。

因为这份“定策”很不一般,不止涉及国内的移民安置,还包括海外的移民,还出现了一些如“据点”,“租地”,“领地”,“海外飞地”这样熟悉又陌生的词汇。

吕大器曾是吏部侍郎,对这些东西很是熟悉,一眼就看得出,看似出自内阁的东西,实则出自乾清宫,并且多半是那位亲手所写。

这谁敢不重视,要是出了差错,倒霉的不是一点半点。

不等他看一会儿,一个主事走进来,苦笑道:“大人,这一天天的,咱们礼部是没办法做事了。”

吕大器抬起头,听了眼外面,神色如常,道:“是什么人?”

主事道:“听说是顾氏的长辈,顾炎武的族爷爷辈,万历年间的一个员外郎。”

家族长辈追到礼部教训顾炎武,能怎么办?吕大器要是摆资格去劝和,说不得这位老人家还能端着身份连吕大器一起教训。

吕大器想了片刻,道:“其他地方怎么样?”

主事道:“各部门都有人在闹,甚至还有人想闯皇宫,当面向皇上陈情。”

吕大器顿了顿,道:“顾侍郎那边有什么打算?”

主事神色凝重,道:“听说,右侍郎不打算妥协,已经准备了另一份文章,准备对进一步阐述他的治学观点。”

看似是“治学观点”,但披着这层皮进行的,还是对眼下“心学”的一系列弊端进行抨击,进而有否定之意。

否定心学,间接的就是在否定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