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遍处战争创伤(第3/3页)

会是两年或者三年的考虑,是纪昌、徐正等人在三年之后(元朔十三年)就三届任期结束,到时候他们就该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到哪个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尚且不提,各个岗位肯定是要由新的人手来接管。

刘彦重新出发是在两天后,进入的是中山郡,不过仅是从中山郡北部路过,并没有巡视中山郡其余县的打算,下一个进入的郡是范阳郡。

范阳郡原本是属于幽州之下,一段时期还是幽州的州首府所在地,最为出名的县是涿县,那是刘备出生并长大的地方。它与代郡、广宁郡、上谷郡、渔阳郡(西晋为燕封国)相邻。

出巡队伍在范阳郡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涿县,途中经过了范阳和故安,刘彦期间都有停留并视察,得说的是入目之初还能看到战乱留下的创伤。

“此地便是我军攻(慕容)燕国的首战之地。”刘彦的记忆其实是比较模糊了,记不得是由谁率领军队,参战的又是哪个常备军,只记得当时的慕容燕军抵抗很顽强:“城墙为什么还没有清理?”

范阳郡的郡守郭恬立刻脸色不善地看向范阳县县长吕化,觉得丢人丢大了事小,给天子留下不足任事才是大事。

“陛下……”郭恬不能不出声,连道:“就办,就办……”,内心里却是更恼怒吕化了。

“此地县长可在?”刘彦其实早看到身穿绿色官袍的人,还不止有一个,其中必然是有范阳县长,看到一人走出来做跪地请罪状,不含任何情绪波动地问:“城内百姓几人?”

吕化的声音听着有些诚惶诚恐,答到:“城内百姓二百一十户,成年男子二百零七人,妇人一百一十二人,孩童八十九人。”

刘彦可没忘记八岁以下不计算在户籍之内。他会那么问,就是想知道有多少劳动力,就会知道为什么没有被清理。

范阳城内在籍也就四百多?应该是之前的战争造成的死或逃太多,没有新的居民迁移进去,完全依靠人力的时代,没有足够多的人手就干不了太多的事情,尤其是战乱刚刚结束没有多久,人优先考虑的肚子,只有保证粮食足够了,才会去干那些不影响生计的事情。

吕化是被让起来,又被问及范阳县的人口,回答说是拢共四千七百人,这一次却没像汇报范阳城内人口时答得那么详细。

“寡人来时看到田野阡陌,县内是优先农耕?”

刘彦刚才看到的田野说不上是多么好,不过考虑到这里也受到干旱影响,却是还能看到耕作各种粮食,也有人在放养羊群,矮个里拔高已经算是相对好的一处。

说到干旱,北地近期总算是有了雨季,刘彦知道那是在草原放火的功劳,连续半个月的雨势缓解了北地的旱情,就是越是中原腹地雨越小,有些地方依然没有降雨。

“的确是应该先保证百姓的肚子。”刘彦按照现在的评价标准,得赞赏吕化至少是一个负责的地方官,尤其得知范阳县很努力在推广水车,还搞出了水力磨盘,更要大大地赞赏:“灾年不饿死人便是最大的功劳。”

这一番巡视下来,尤其是进入到北地,刘彦看到了太多荒凉的地方了,有人聚居的城市压根就没有一处能称得上繁荣,真要有个比较只能说是能不能维持生活所需,再比一比哪个地方更惨。

吕化得到天子的赞赏很兴奋,懂得做人说是郭恬这位郡守领导有方,让郭恬脸上矜持的笑容就没断过。

刘彦每到一地还会特别了解一点,关于有没有发现成群的蝗虫,也不知道是大火的功劳,还是近期又持续降雨的关系,各地是多多少少有发现蝗虫的迹象,家禽和人不断捕杀消灭了一批,没有发现蝗虫成群肆虐的灾害。

“只有一地尚且可以说是意外,多地皆为如此……”刘彦私底下对桑虞说:“便是放火与整个草原为敌,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