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撼山易,撼高家军难(十四)(第2/3页)

在返回之后,这些民夫还要第二次携带廉价的“烧酒”进入沙漠,在指定的地点设立“储酒点”,供给返程的大军饮用……

总之,6万大军,还有随行的至少5万民夫和府兵,都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行动,以节省饮水和体力。

这样才能保证大军能在越过戈壁沙漠后仍然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而且还能在战胜后返回——没错,打完以后还得回来。攻打兴庆府可不在军事机宜指挥的计划当中,因为那帮军事机宜都知道西贼是非常善于坚壁清野,不大可能让宋军有机会渡河去打兴庆府。

而部队拥有超越沙漠的能力,其实就是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会让西夏的统治者们难以安枕了。

因为西夏的心脏兴灵地区唯一的屏障,就是并不算浩瀚的瀚海沙漠了……

……

黄河水奔腾流淌,不舍昼夜。

夏日阳光,洒在兴庆府附近的黄河两岸,一片祥和,这景象下,谁也不会想到,也许数日之后,这里就会爆发一场决定大白高国命运的血战!

大白高国兀卒乾顺站在他的大军营地中的望楼之上,静静的看着对岸,看着奔腾汹涌的黄河,看河面上刚刚架好的浮桥。

宋军在盐州白池城集结的消息,他当然是知道的……这可是性命交关的事情,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不仅知道,而且还和弟弟察哥一块儿制定了一个痛击宋军的计划!

哪怕是战无不胜的高太尉,也没有办法让瀚海沙漠变成大军来去自如的坦途吧?虽然占领了白池绿洲后,高俅的大军只需要在沙漠中行进200里就能推进到黄河边上。

但是这200里,是很不好走的!很有可能会葬送高俅和他的大军!

而大白高国,也就因此获得重生!

只要消灭了越沙漠而来的高俅,再打垮秦王川那里的五万宋军(其实只有四万),乾顺就能再现他的祖母梁太后昔日的辉煌胜利。

如果兵败,那么大白高国,就只剩下了苟延残喘——失去兴庆府是不可能的,兴庆府不在黄河的东岸,而是处在黄河西岸。有这条奔腾的大河保护,暂时是不会有失的。

而且乾顺已经做好了万一战败的准备(毕竟来人是高太尉啊),兴庆府附近黄河东岸已经遂行了坚壁清野。树木全部被砍伐,船只全部被拖到了西岸,沿岸的村庄居民全部迁移。

除非宋军能和草原上的牧民一样用充气的羊皮口袋扎成筏子渡河,否则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几座浮桥被烧毁后渡河攻击兴庆府的。

除了做好最坏的打算之外,乾顺还尽了一切努力调集军队。他将之前留守灵州的10000名卫戍军中的5000人调入了兴庆府,加上拱卫宫廷的5000六直禁军,再加上从秦王川抽调而来的2500铁鹞子,总共凑出的12500精锐骑兵。

另外,他还调集了12000名步跋子和6000名撞令郎。总共凑出了三万以上的战兵!如果算上配属的负赡军,总共集结了八万大军。

同时,乾顺还向“契丹爸爸”求救,将耶律斡特剌的三万契丹兵马都请来了兴庆府。到时候,八万大白高国的军队加上三万辽兵,总共十一万大军!

成王败寇,就在此一战了!

……

“契丹人走了?可确定么?是真走了,还是虚晃一枪?”

钟傅这个时候眼中精光四射,死死的盯着赵保忠的面孔。

赵保忠就是原来的仁多保忠,他现在赐了国姓,是光荣的赵家人了——赵家人在河湟一带可不少呢!唃厮罗的不少子孙都姓了赵。

除了姓赵,仁多保忠还得到了鄯州蕃部大首领和知鄯州事的差遣,还有了保顺军节度使的正任官。而且赵佶还给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赏赐,还真是皇恩浩荡了!

所以赵保忠在关键时刻也不能含糊,带了两千个骑兵从青唐城跑来水波城了。而且他带来的两千人都是青唐赵家(就是仁多家)的好手,早先不少人就在右厢卓罗军司里面当差。这些人对喀罗川、秦王川一带的地形是非常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