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国将不国?(第2/3页)

赵佶的顾虑,复古学会的几个头头脑脑的哪里知道?他们几个虽然找到了大宋武力衰弱的根源,但是却不知道正因为大宋的武力衰弱,才给了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登上天子之堂的机会。

如果大宋真的“师周复古”了,哪里还有科举出身的士大夫的地位?

没有了科举士大夫,大宋天下还能安稳?

从某种角度而言,主张师周复古的复古党人和成天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而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康梁,其实就是一路人……

复古学会的内厅里面,现在已经有点炙手可热的陈东今天又一次翘了太学的课,正埋头书案在准备一篇批驳康梁的文章——康梁虽然是“单打独斗”,但是不知怎么回事,影响力居然一点不比复古学会差!在开封府的商人和勋臣之中,颇有一些支持者。

而这位康梁的主张,则和复古学会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抑制兼并和均田的。康梁认为周国是在扩张的基础上搞均田,均得是别国的田,不是自家的田。

而且被周国吞并的土地,原本就没有私有土地的问题。无论是辽国还是高丽国,基本都是土地国有(官有),私有土地是极少的。

本就是敌国国有的土地,自然可以任凭处置。而分配给骑士、府兵成为职田,当然禁止买卖和分割。

而大宋的土地大多是私田,就算存在契约丧失和逃漏税,也不能因此将私田充公——契约丧失应该补办,逃漏税应该补缴,没收私田则是在抢夺大宋子民的财产!

至于进一步实行限田,则是更加公然的抢劫,一定会造成天下大乱,是要将大宋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去。

在反对均田、限田的基础上,康梁还提出了“以田征兵”的主张,认为拥有土地者不仅有纳税之责,还有卫土保国之义——天下间的财富以土地为主,拥有土地越多,也就得益于大宋的统治越多,当然就有更多的义务去保卫大宋了。

所以大地主也就有义务为朝廷提供兵力了……也不是要地主本人去当兵,而是要他们根据各自拥有的土地多少提供乡兵。如果提供的乡兵达到一定数目,地主家就可以指派军官。

当然了,朝廷也不能白叫大地主们出力,应该要给予一定的补偿。或是赐予官职,或是减免税赋。

同时还应该取消貌似公平,但是专取无用之士的科举制度。而以培养人才的学堂和军功、事功取士以代之。

这样就能鼓励大家去从军立功,或者学习有用的学问了……

就在陈东引经据典,奋笔疾书,准备用一篇雄文将康梁驳倒的时候。内厅的房门忽被人推开,走进来的正是何栗。

“文缜,你来了?”陈东放下毛笔,抬头看着眉头微皱的何栗,“怎地?出了什么事儿?”

“少阳,金国向咱们称臣了!”

“什么?”陈东一怔,“听谁说的?”

“今天在城南查田的时候遇到耿希道了。”

耿希道名南仲,开封人,元丰五年的进士,从政和二年开始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这个职位实际的工作就是教导太子赵桓读书。

顺便提一下,在赵佶返回开封府后,终于将太子的宝座给了赵桓。现在的赵桓,已经是大宋帝国正式的储君了!

不过能不能即位,还得继续努力啊!

毕竟赵佶春秋鼎盛,身体又好的出奇。所以身为太子的老师,耿南仲也不是什么炙手可热的官儿。

因为太子支持复古党的缘故,耿南仲也就和何栗走得有点近了。

“那就错不了了……可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陈东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联金制周吧!”何栗道,“朝廷还准备将河套北岸草原让给金国。”

“那里不是凉国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