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墨守成规心余悸(三)(第2/3页)

外结强援、内掌大权,大有让皇父一族取而代之为宋公的趋势,怎么说都是戴公时候才分出的一家人,就算夺位也不能算是“篡”,只能说是“取”,这和韩赵魏田等家族并不相同。

大尹灵琦为首的其余六卿,原本也是反对当年宋公结好楚国对抗皇父一族的,如今却因为形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一反常态,大力宣扬亲楚的好处,似乎如果不亲楚就会导致宋国大乱。

除了那条童谣之外,商丘城内又流传起了一条流言。

流言称:宋公一意孤行、不听群臣劝谏,媚晋而背楚,导致了这一次楚人围攻。

又说,其实楚王只是讨个说法,并不会对宋国国人不利。

再说,二十年前,是宋公是主动前往楚国,求着楚人出兵来对抗皇父一族。为此楚国与三晋在雍丘、黄池两处大战,死伤数万,于情于理这份情谊也不能忘,所以楚王兴师问罪,也是无可厚非。

三年前那首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的童谣,随着这一段流言的传播,终于在商丘掀起了惊天的骇浪。

许多人相信,就是因为王公贵族们瞎几把争,才导致了这一次楚人出兵,对于宋公媚晋背楚的行为大为指责。

商丘城内流言四起的时候,新继位的宋公子田终于做出了重要决定。

将虎符授予了墨翟,由曾短暂做过宋国大夫、弟子数百名满天下的墨子负责商丘的防卫,包括公室在内,在楚人退走之前,城内的大小事务皆交由墨翟管辖。

这是被逼到没有办法的决定。

就在楚人出兵的时候,子田召集群臣,询问对策,希望能够与楚人野战获胜。

然而,皇父臧与皇父钺翎父子,对于出城决战之事并不关心。

他们想要依仗的是三晋,如果楚人还没有围城就被击败……那么怎么能彰显自己家族为商丘做出的贡献呢?

必须要等商丘易子而食、折骨而炊,即将完全撑不下去的时候,再出面安抚民众,说他们会求请三晋出兵。

到时候这保卫商丘的功劳,自然就落在了自己家族的身上,名声大起,只要商丘的百姓能够支持,那么自己家族就能取而代之。

虽说商丘的百姓最支持的,还是那些墨者,但皇父一族认为,墨者终究没有太高的贵族血统,他们没有继承权,所以就算商丘百姓支持墨者,但终究需要一个有血统的人当君主,那时候自然是非他们家族莫属。

毕竟,墨者只是守城,按照计划最终让楚人退兵的还是皇父一族请三晋出兵的功劳。

因而,皇父一族以及其背后的贵族们,对于出城决战并不关心,也根本不想要出城决战。

看上去,基本胜不了,但万一胜了呢?到时候功劳可是宋公的,而不是自己一族的。

不饿死个万把人,怎么能显得自己家族请三晋出兵的重要性?

另一边的贵族,不要说出城野战,就是连背楚亲晋这件事本身,都极为反对。

这倒不是他们真的为宋国着想,而是司城一系已经先做了亲晋之事,他们必须要亲楚,不亲楚怎么能斗得过司城皇父?

楚人就算攻下了商丘,也不可能吞并宋国,宋国终究也是半个万乘之国。

可以换国君、可以立傀儡,但要是敢把宋国弄成楚的一个县,剥夺本地贵族的权力,这些贵族一定会全力抵抗,楚人还不至于这样愚蠢来做这种事。

他们倒是盼着楚国攻下商丘,商丘不是他们的封地,只是宋国的国都,那是宋公和皇父一族的势力圈。

他们的封地既然不在商丘,商丘是否被攻下,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况且如果楚人获胜,他们便能更加方便地扶植叔岑喜上位,这是一位没有太多势力的公族,正适合控制。

晋国的昨天、郑国的今天,就是这些宋国贵族们最期盼的事,本来就该由六卿共同把持国政,而不是皇父一族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