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诸侯侧目市井谈(三)(第2/3页)

如有可能,可遣派使者前往楚都,以弭兵消怨的说辞说与楚王,在武力逼迫郑人休兵、韩赵两家君主新死内部不稳的情况下,楚王必然不会同意,甚至可能会觉得自己优势极大,定会拒绝。

这样到时候撕毁弭兵盟约的时候,墨家会博得市井的支持,而王公贵族的丑恶嘴脸也会在两年之内彰显,让天下人彻底失去靠王公贵族的仁义达成和平的幻想。

这是基于楚王想要变革的推测,不是说楚王认为贵族靠不住,而是楚王一样认为墨家有思想不可能当忠犬。

楚王能感觉到,墨家看似是一团美味的肉糜,实则里面有毒。虽然这毒比起贵族封君亲戚们毒性小一些,但如果他能够几战全胜借助威势缓慢变革,似乎可以将墨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然而适在两年前答应帮着楚人修筑大梁城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坑楚王的准备,逼他到时候不得不咽下这口含鸩的毒酒。

这里面既是要让墨者们放弃对王公贵族的幻想,也要让楚王放弃现在优势很大天意眷顾的幻想,让三晋醒过来后狠狠抽他一巴掌他才能明白到底为什么那天要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在场的墨者高层便传信件,看过之后,也都赞叹。

心说若论对天下大势的把握,墨家内部倒的确无人能出适之右。原本想着这次入楚已经可以做好准备,哪知适认为此时并非最佳时机,并且果断地判断了韩侯、赵侯同时死去之后三晋那边的情况。

巫马博看后,说道:“我同意适的看法。王公贵族,只怕真得靠不住。商丘一战,弭兵会夭折,不过是因为王子定奔郑,让平衡被打破。这一次入楚商谈,也不过是楚王危机,可真要是韩赵都休兵,郑国独木难支,魏国只靠自己,恐怕楚王也可以喘息,未必会用咱们墨家的道义。”

“先生守城,多助小国,因为小国的国君无可奈何,只能用我们墨者。至于楚这样的大国……我看还是适说得对,再等等,派人去游说楚王,看看他在一年后是否还遵守弭兵盟约。”

几人心道,经历了商丘之战弭兵会夭折一事,王公贵族的话,真的是难以相信了。

高孙子点点头,示意自己认可巫马博的看法,笑道:“从信上看,适倒是一贯如此。他五年前就不信王公贵族,现在依旧不信。我觉得他说的对,可能有人会是周文商汤,可商汤子嗣尚有纣王,文王后裔也有昏聩不能佐之辈。不能把利天下的希望寄在这些王公贵族世卿身上。”

墨子哎了一声,说道:“他说的倒是没错。只是牛阑邑一战,证明楚长城非是一时可下,晋楚再争就只能在郑与大梁之间了。此地苦矣!”

“如今王子定在郑,三晋两侯俱薨,魏人今年也难出兵,还要调和三晋关系、与新君庆贺、会盟三晋合力之事。郑国岂能挡得住楚人的反击?”

“虽说郑国趁着王子定出走、楚王新任不稳之时攻下了楚国武阳,可他若不攻,将来楚人也未必就不攻。到头来我们依旧没有说服天下的好战之君。”

蹙眉半刻,墨子又道:“郑幽公死于韩武子之手。如今郑人突袭阳翟,韩虔死在城内,就算不是郑人所杀,到头来韩人也必要攻郑。”

“依我看,驷子阳也难做,他不可能想到韩虔会死。如今可好,本来与楚为盟抵御韩人,现在又跳反率先攻下了榆关,杀死了景、舒两族的大夫。楚人也怒,韩人又有杀君之恨,魏国纵然想要维持,也难啊。”

看了一眼适走后暂代书秘吏职务的笑生,墨子问道:“郑国那边最近市井之间舆情如何?”

笑生掏出一个小本儿,看了看道:“市井间,对于驷子阳攻楚一事颇多不满。加上驷子阳执政过于严苛,有人劝阻要学子产一张一弛,他也不听,认为刑法已定不能更改。太宰欣等人也在散播对子阳不利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