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天元逼并边角腾(十五)(第2/3页)

这两年六指跟随公造冶在彭城,如今早不是那个半大孩童,而是成了个壮实的小伙子。

适自己也早变了模样,身体比以前壮实了,留起来淡淡的胡须,脸上被晒的黑漆漆的,真正有了几分“墨”者的模样。

六指欢快的打着招呼,纵马过来,公造冶也走过来打声招呼。

跟随而来的还有六七人,都是这一次回来参加九月份同义会的人,各地的墨者都要选派代表回来,这是规矩。

能够参加的,无疑都是墨家中的精华。

几个人诉说了几句,公造冶便说要先去见墨子,晚上若是无事,可以小酌一杯,就选在码头附近的食铺。

六指如今也可以参加这一次扩大的、百人规模的同义会,毕竟他和适加入墨家的时候,墨家一共才四五百人。

拜别之后,各去忙碌。

傍晚时分,七八个人一同来到了码头附近的食肆,这里生意红火,南来北往的商人多在这里吃喝,早不是那种凋敝残破的模样。

在适看来,已经多少有了后世酒肆的模样,里面的食物也丰富起来。

几个人就选了一处坐下,要了些酒,便又要了一些沛县特色的菜肴食物。

吃饭的时候,倒也没说一些政事,彭城那边的情况,适知道的一清二楚。

公造冶只开玩笑道:“我这个彭城守,只不过是个牌位。其实墨家谁人去做都一样,只要巨子签令,谁人都行。自我以下,官吏多是墨者,可不是听彭城守的,而是听墨者中央派遣到彭城的委员,我只不过恰好是而已。”

六指也活络地说了一些彭城发生的趣事,却也没有问一些可笑的、诸如“我什么时候跟着你做事”之类的话,若他连这样幼稚的话都能问出,恐怕也不可能会有资格参加这一次的同义会。

当年商丘政变后,墨家威逼宋公与贵族们达成协议,彭城作为宋国贰都经营,实际上就算是商丘政变墨家调解的谢礼。

几方人都不想招惹墨家,但彭城与沛县还有不同,在彭城的政策和沛县还是略微不同。

一部分贵族认可了墨者的法度,换取墨家对他们土地私有的承认,融入了新的规矩制度。

另一部分不认可,但墨家又不好直接出面镇压和天下诸侯直接为敌,于是先行稳住。

彭城大规模的土地改革之后两年,矛盾就尖锐了起来:一方面是生活蒸蒸日上的自耕农,另一边则是处在半农奴制度下的封田禄田农夫。

于是墨家来了个釜底抽薪之策,在彭城站稳脚跟之后,立刻组织了大规模的垦荒,从沛县沿着泗水调集了大量的粮食。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在“征得了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可”后,宣布变革。当然,这种变革的合法性是违背时代的,因为墨家所谓的绝大多数民众,在时代的规则之下并不是人。

变革的政策十分简单,而且极为温情脉脉。至少看上去是那样的。

法令规定,任何农民在不占用贵族封田禄田的前提下,可以离开村社和公田,执行开垦土地,缴纳原本他们要承担的赋税即可。

然而,这个法令立刻遭到了地方贵族的反对。

因为法令给予农民自由,将贵族的廉价到近乎免费劳动力来源给取走了。

此时缺的不是土地,而是劳动力。

贵族们的土地墨者一分不取,问题在于贵族们怎么可能亲自去耕种土地?再说一家老小也耕种不过来那些多的土地,加上原本的封建义务被取消,这对于守旧贵族来说是致命的。

以《七月》来看,农民平时的封建义务极多,包括给贵族们提供无偿的劳动、修缮房屋、围猎、训练、无偿收获耕种……

墨家的这个法令,是在“道义”的基础上,彻底毁灭了贵族的经济基础。

借用泗水自上而下的优良运输条件,可谓是要粮给粮、要铁器给铁器,目的就是逼得彭城本地的贵族们“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