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助秦(第2/3页)

“再者,褒谷难越,三晋又相隔,秦人暂时也不能与我们发生争执。”

“既说将来一定要利天下、使天下定于一,但也不能说过于死板,只要是不合于我们的都与之敌对,反倒是害了天下。还是还合理地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为我们积蓄力量做准备。”

这样说众人也没有反对,至少墨家现在的主流观点,是靠“说教”根本不足以让天下诸侯行墨家的义政。

信不过诸侯,那就只能信自己,信泗上之民,也就不可避免要做到“争天下之雄”。

弱小的时候,只能做到非攻止不义之战。

而强大的时候,自然便要去做诛不义、伐无道。

关于和秦国交易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多次,这一次既然禽滑厘和适都同意,基本上也就算是通过。

但适的意思,不止于此。

他见众人对这件事没有反对,又道:“依我看啊,除了传授炉铁之术,还要传授些别的。”

“索卢参不是从极西之地回来了吗?中原的丝绸、玻璃、铁锭这些都能获利数倍。”

“既说以利导人,我看将这些告诉他们,让他们经营西方。”

“一则,农耕比之游牧,更利于天下。铁器之类的技术传授秦人,秦人得利,终究是使天下富足。”

“二则……胜绰等人在秦地变革,也是同文、同衡,用的是咱们墨家的文字。他们向西传播这些文字、文化,将来咱们能够治理的天下也就越大。”

“三嘛,交通货物,秦地手工业又不发达,他们想要与极西之国贸易,就得从中原购买。这又使得做工经商之人得利。”

适起身看着众人道:“咱们既有必胜之心,在大略上就不必做怨妇状,秦人强势,最终不能持久,我们要坚定我们必将获胜的信心。”

“在大略之外,秦地距咱们千里,最近的南郑也有褒谷相隔,任他去,也无法与我们起大冲突。不若借助他们的力量,使得我们的文字、文化传播到极西之地。天下大定,需要尚同,尚同之始,便要同文。”

“我看,这对天下没有坏处。真要是有一天秦人与我们相接,我们竟然还不能一股作气安定天下定于一,那我们将来可就无颜去见子墨子了。”

他是信心满满,其余人也对于泗上充满信心,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高孙子表示了支持后,又道:“道理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提出意见建议,一些能够更加利于天下的建议。”

“既然他们来与我们谈,吴起也可能藏身期间,他所到秦地必受重用。虽说咱们的一些道理他们未必能用,但是也有一些可以补足的地方,能够让秦地的变革,更有利于将来一统之后,使更多的人民受益。”

“适说的没错,铁器冶炼,早用早好。秦地授田,铁器推广,也有助于世卿贵族不能再起。”

“既有铁器、牛耕、火药,若是世卿贵族还能让吴起、胜绰这些人人亡政息,那……嘿,那胜绰虽然叛离,可若论本事,寻常世卿贵族也及不上他。吴起更不用提。”

高孙子虽然瞧不上胜绰取利忘义的行为,可是相对于那些他更加瞧不上的贵族,评价还是要高出不少。

墨家反对秦地的一些变革,因为秦地的变革不符合墨家的道义,这一点是必然的,也是至少不支持的。

但是墨家在口诛笔伐的同时,也不能够就彻底“道不同不相为谋”,与秦地没有任何的联系以洁身自好,而是要利用秦地的变革,最大限度地在秦君和胜绰、吴起等人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为将来能够更好的利天下做好准备。

更不可能如同那些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一般,觉得墨家的道义对,那就要没有任何策略地与天下诸侯开战。

该利用的矛盾还是可以利用的,否则就是名为“利天下”,实则“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