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国君叛国(第3/3页)

“我们是民,我们的欲便是求利。我们所欲,天必从之,我们又有什么错呢?”

“《夏书》又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众是国本,而今日,我们的‘君’竟然因为我们求利,而要屠戮我们!”

“由此看,国君这是叛国!当诛!”

这是一句骇人听闻的话,一时间场面顿时混乱,许多人被吓了一跳。

国君叛国?

这一句听起来如此可笑的话,仿佛是疯言的话,在几句简短的铺垫之后,竟然如此合情合理,无有半点漏洞。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由此可推,神居于民之后。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由此论证了民众变革求利的合法性,这是上天都喜欢的、必定会从民之欲的。加上墨家这些年鼓动利己为仁的说辞,更让这些话听起来合理。

或许原本,民众求利,会有负罪感,会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求利是因为有欲望,这不是好人。可这些年墨家却一直在鼓动:释放自己的欲望,求利,只要制定律法规定怎么求利不损害别人、什么样的律法能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求利就行。

这种思想上的禁欲禁锢已经被打破,人们喜欢听自己想要听的话,这些求利利己的内容,已经将数百年间加诸于民众思想上的桎梏砸碎。

而剩下的便是一脉相承:民为邦本,民众即国。国君却要屠戮民众,却要因为民众求利而视为叛乱,这必然是天帝所不喜欢的,也正是“叛国”。

关键之处,就在于这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定义。是国君的国?还是民众的国?

若民众只是国君的“资源”,是耕种土地的劳力、是上战场的徒卒,那么国君永远不会叛国。我自己的东西,我不喜欢,便杀了,有什么错呢?难道杀自己的鸡杀自己的猪是罪吗?

然而墨家却说,劳动创造财富,土地无人耕种便无价值,是民众养活了国君贵族而不是相反。这是经济的基础。

剩余的,便可合理地推出“国君叛国”这个可笑但却严肃的结论。

国君叛国,真的很可笑,可也真的很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