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2/3页)

赵武公一死,公子章在一众老臣的推动下继位。

原本公子章的选择会很妥协,守住邯郸,魏国久攻不下直接撤军,两国和谈魏国承认公子章的合法性,否认公子朝有继承权,这就结了。

但是墨家为了拆三晋,煽动中山国复国,出钱出枪组织商人给中山国支持。

南边派遣工兵和炮兵部队支持楚国攻打王子定,逼迫魏国。

这使得局面极为难看:

魏国骑虎难下发难,公子章不可能信任魏国了,而且似乎大有便宜可赚,除了开打没有第二种选择。

公子章信心爆棚,这可不是历史上魏赵翻脸的局面,而是楚、中山和赵三线对魏开战的局面,公仲连又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摆脱魏国的干涉,同时搞定内部的贵族,继续深化改革。

齐墨之战还没打起来,墨家就先开喷魏国发动的是不义之战,之前阙与君的事墨家也是为了之后的泗上霸权大张旗鼓,煽动民意。

而在更之前,吴起叛逃经过泗上的时候,是墨家在报纸上大肆宣扬吴起入秦、并且为了利于秦民提供铁器冶炼等技术支持。

秦国那边是一群叛墨,总归听起来似乎有些香火情;吴起是什么样的人物魏侯也不是不知道。

魏赵开战,魏国干涉赵国继承权,随后墨家和齐国开战,吴起在秦地受到贵族反对,这时候并未城重泉、临洛水,作出经略西河的态度。

吴起被秦国贵族反对,魏国可以放心地调动西河武卒干涉赵国。邺地的西门豹素有能力,开始围困邯郸;中山国那边乐羊当时尚未自杀,公叔痤想把乐羊让魏击看成是吴起的影子以证明赶走吴起是对的,支持魏国四面开战打出文侯时候战略主动权的做法;韩国为了魏国同意他吞并郑国继续和魏国结盟,南下骚扰楚国南阳。

墨家学宋襄公,因为“鲁民无辜”,放任梁父大夫经过鲁境进入费国,赵国公子章开始摇摆犹豫,怀疑墨家要完,魏国说不准还又能打出来一个文侯之盛,四面皆赢。

然而,秦国这边默契地希望魏赵之间继续打下去,立刻放出风声让吴起城重泉、临西河,使得魏国本来可以调动武卒此时却不得不防备秦国复仇。

公子章从犹豫再次坚定了一些,觉得可以继续打下去。

随后,南济水一战齐国平阴军团覆灭,中山地乐羊认为这是侮辱而自刎将自己经营的灵寿送给了孙子,乐氏家族和中山君、再加上泗上提供的资金和商人出资的雇佣兵在中山国战胜公子挚,魏国节节败退;楚国解决了王子定之乱;墨家兵临卢城直抵临淄。

公子章的态度再次发生转变,觉得这一战不但可以继续打下去,还可以完全削弱魏国、最彻底地解决公子朝一派的贵族,一方面死扛邯郸,一方面对公子朝一系的贵族狠打。

可随后,南济水一战刚一结束,魏韩背盟,和墨家私下里勾勾搭搭,墨家表示不要成阳、不要廪丘,准备和魏国媾和。

秦国变法开启,诸多贵族反对,秦国内乱在即。

楚国基本平定了王子定之乱,魏国大军却和楚军对峙不战,楚国似乎也是无力继续北上,等待会盟调停。

之前公子章下的决心太狠。

中山国复国成功,墨家在泗上大获全胜,楚国在南线不进不退,都使得魏国的战略局势变得极为难看——原本的战略态势,可以接受卖掉公子朝,只要继续保持魏赵友好那还是大有可为的。

现在的战略态势,不搞定赵国、不趁机削弱赵国……泗上有墨家、南阳有楚国、大梁有楚国、西边有秦国,若再有个随时准备对魏开战的赵国,魏国是真的扛不住了。

一方面和墨家媾和,一方面和楚对峙,趁着秦国开启变革开始内乱在即的机会,魏国不得不拼死一搏:和墨家媾和,意味着高柳地区一直没有动静的墨家可能不会卷入魏赵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