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忠贞之士(下)(第2/3页)

二十年前,魏国夺西河、灭中山、伐齐擒齐侯、大梁斩楚左尹四执圭之君、取郑国半壁疆土,天子勉励,何等风光?

短短二十年,竟成了这般模样,这变数,到底出在哪?

帐内,将校们的争论声愈发烦躁,西门豹闭上眼睛,向后仰着头,泪水忍不住从眼角滑落——文侯薨前的嘱托和期待,怕是这辈子都没可能再实现了,若非文侯,他哪里会有今天的地位?知恩图报,知遇之恩,一切的一切,都让西门豹浑身松软无力。

以死相报?带着邺地乡亲,在邯郸城下决死一战,战败自刎以保君侯之恩?

带兵撤退,组织秋收,继续经营邺地,为这一次魏国干涉赵继承权战争的失败背上大黑锅?

他只要退兵,就得背这个锅。

若不然,谁背?

战略错了,魏击就得背锅,以魏击的性子,他会容忍自己别人说自己犯了这个大的错吗?

战局错了,公叔痤就得背锅,以公叔痤的精明和势力,以魏国现在的局面和处境,公叔痤背锅,整个魏国就乱了。

这黑锅,只能他西门豹背了。

战略没错,君上英明神武。

战局没错,相国运筹帷幄。

邯郸退兵,导致侧翼暴露,魏军不得不与赵媾和,唯他西门豹有罪。

墨家这群人算的时间很准,十五天,十五天是西河卒前进到邯郸城下的最短时间,是将邯郸解围战变为围城打援决战的最后机会,可墨家说的很清楚,十五天不撤,那就先把西门豹的邺城军团干掉。

可十五天能干什么?

派人回安邑要几天?群臣扯皮群议要几天?

墨家使者说,谁让他是忠贞之臣呢?为了魏国的社稷,总要有人背这个锅。

想到背锅,西门豹竟不知怎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都说墨家众人为利天下死不旋踵,似乎每个人都是圣人墨家内部也没有什么争斗,可若真的没有争斗、真的不是一群人精,会想到把一个强盛的如日中天的魏国一夜削弱四面烽火的毒计?会想到利用人心和他西门豹谈让西门豹背这个黑锅而不是直接和公叔痤、魏击这俩不可能背锅的人谈?

墨家这不只是要在赵国有一席之地,而是要从根基上让魏国彻底断了贤才入朝的精气神,用这一场分锅大会逼得士人派和贵族派魏击只能二选一。

为何要先和他谈?因为他是最有可能为了魏国的利益忍辱负重的那个,也因为他算得上是文侯时代群星璀璨的士人阶层的最后代表,就是要把他逼走让天下士人对魏国绝望。

乐羊死了、吴起走起,他西门豹若是再被处置,天下士人会怎么看魏国?谁还会想着在魏国作出一番大事?

眼望四周,有利天下之心的都跑到泗上;有荣华富贵之愿的跑去西秦;有裂土分封边疆之心的跑去楚国……魏国还剩下些什么?

以墨家在市井间的影响力,也不用造谣,只需要陈述一下事实,天下士人谁人还对魏国有信心?可这陈述的事实难道不是包藏祸心?

这样的一群人,真的如儿子所幻想的那样真诚赤子?那样无争无斗?那样只有一颗死不旋踵之心?

儿子在泗上,会混出什么名堂吗?

会懂得这天下没有不存在争斗的乐土?

会长大吗?

或许,儿子现在正在恨自己发动了不义之战、做了不义之君的手中的害民之剑吧?

或许,自己被君侯惩处,儿子会拍手称赞说这就是为不义之战而操劳的下场吧?

或许,自己很快就会收到儿子书写的措辞怨恨满满都是责怪的无父之家书吧?

眼泪就在他禁闭的眼角间打转,最终还是没有落下,要着下唇的胡须挤出一丝苦笑,西门豹坐直了身体,长叹道:“准备退兵。”

众将一怔,随即有人称赞道:“此举利于社稷。若不退兵,邺地荒芜,赵人更加难制。其势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