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距离产生美和畏惧(第2/3页)

那几年泗上工商业发展急需大量的照明的鲸油,蓬莱等地又常见鲸鱼在近海,捕鲸业在墨家占据的莱地有很多炼油作坊。

那时候都说,运气好出海捕鲸若是捕到了一头,数年不愁吃喝,虽然风险大,可也有不少勇悍之人做。

林鲸这八人的运气当真太好,八个人便割了鲸油就用土陶熬制,最后遇到了一条过路的船,竟是回到了莱地。

一夜暴富,林鲸便抽了个姓,给自己起了这么个名字。

有了第一桶金,他便回到了夜邑,杀了自己的仇人,又在市井纠集了三十多名不事生产的市井人物。

回到莱地后,便买了些货物,前往箕子朝鲜售卖。

名为售卖,实则人多便卖、人少便抢。

这三十多人推他为首领,互相结义为兄弟,在辽东深山中作出了好大的事。

曾有一个五十多人的渔猎小部落,他们这三十多人假装要售卖铁器,暗地里却把部落的人杀了个干净,妇孺儿童一个不留,抢了部落的毛皮和金子。

或骗、或抢、或劫掠,三五年的时间,他们这三十多人已经颇有财富。

也是他脑子清醒,七八年前一些贸易站在辽东建立,劫掠这种事已经是有了风险。

他劝阻众人不要再做,不如洗白,多数人支持他,可还有五六个人想要出去继续做。

林鲸倒是发挥了民主精神,和心腹伙伴们商量过后少数服从多数,判处了那六个兄弟死刑。

假装出海把这六个人都杀了,装作海难,用了一条小船的代价毁了六个曾经兄弟的命。

待风声一过,收拾了金银财富,离开了蓬莱,前往了胶州湾。

在辽东完成了原始积累,在胶州湾这一处已经发展起来的贸易港口自然如鱼得水。

他投资过船运、搞过贸易、开办了两家缫柞蚕丝的作坊、组织人去过朝鲜半岛贩运“长工”、搞过蔗糖期货……

改头换面、奉公守法,这几年居然还投资教育事业、兴办了一所村社学堂、捐助过济贫款……

如今事业有成,声望又高,财富又多,满足了物质需求后便想着更高一层的精神需求。

今日大摆酒宴,就是庆祝自己成为了一名“子爵”。

墨家和旧制度彻底翻脸之后,为了恶心周礼分封制度,也为了让诸夏彻底没有所谓贵族精神,更改了很多的名字。

比如乡一级的民意代表参政人员,通称男爵。

县一级的代表,通称子爵。

以此类推。

因为要毁掉一种听起来高大上的存在,最好的办法不是去封禁,而是使之平民化,人人常见,那么很容易就毁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楚国不服周,故而称县长为公,楚国一大堆的公。

泗上比楚国更进一步,既然墨子说,上古时候天子是选出来的、诸侯也是选出来的。

那好,那就选出来的人全都用传统的名号。

改名之后,区区泗上,六百多个侯爵、不计其数的伯爵、数量更多的子爵、村里厕所拉个屎可能某男爵就在墙角放水。

而且这些爵位的数量每隔几年都会增加,因为民意代表不是世袭的,而是推选的。

这就导致民众对于某公、某侯毫无畏惧:譬如泗上某个村社的村长因为做的极好,被选为了侯爵,村里人动辄和侯爵一起在村社门口扯淡。

这使得公子、公主、伯爵、子爵、侯爵这样的名称,在墨家控制的地方已然是成为了一种烂大街的存在。村长的儿子可能是伯爵公子、军工作坊里的铁匠可能是子爵,对贵族的那点因为距离产生的美好幻想和畏惧顿时荡然无存。

胶州湾地区是县一级,林鲸依靠杀人放火抢劫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摇身一变,成了资助教育、捐助济贫的好人,这一次推选中被选为了县一级的民众代表,人也从林鲸这个听起来颇为低俗腥臭的名字变为了林子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