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耀兵宣武展军威(第2/3页)

这可不是一个“抑制土地兼并”就能解决的了的。

人口与土地的关系,王朝轮回的关系,许是过往时候宗泽还从没将这些考虑到一起。但陆谦的这封信中却阐述的尤为直白。那假设的可一直都是君正臣贤这种士大夫最最理想的时代。

他相信这对于现下的士大夫来说,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丢下笔,陆谦叫道:“乐和。”

“臣在。”

“速送于首辅。”他相信这个疑惑会给宗泽、闻焕章等人带来颠覆性的震撼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还是很有逼格的,虽然就根本言只是一个弱肉强食。但换个花样说就显得特别的有格调。这句话诞生于清末,在那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以“信、达、雅”做翻译标准的严复所译。其内中之基调与宋儒思想,根脚上便有着本质的不同。

后世我兔给严复的盖棺论定,可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可惜陆谦前世不学无术,对于严复,就仅仅知道这八个字。

泥沽寨中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扫地洒水铺黄土,因为陆谦派人向彼处传令:二十日时,当耀兵宣武!以展我军威。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三国时候曹丕的这一句话真正说到了陆谦的心底。

他带着数千亲卫精甲前来泥沽寨,那就是要在辽国面前一展威风实力,彰显大齐军兵、振奋百姓精神,威慑敌对力量。

可别以为契丹人向赵宋借道之事,他就丝毫不知。童贯身边早就成筛子了。

他这种人依仗皇权而成事,周遭多趋炎附势之小,现今赵宋皇权不盛,且童贯宠幸有衰,那些宵小之辈自就在私下中另投门路。

泥沽寨内的军民商户全都打起了精神,这种事情百年也不得一遇,何况这时机与因由又是那么独特。便是最蠢笨的商民也知晓,梁山军这番作为,乃是为打压辽人气焰,而辽人气焰若被压下,则于他们这些商户大有好处。

辽人蛮横。

两个现今虽互通有无,彼此开放了一地,却始终不见有商户渡河北上,原因便在于此。带着货物前往北地,被连骨头带肉一起吞掉的可能太大。

利益所动,故而泥沽寨商民之热情陡然高涨了十倍、百倍。这一刻,梁山军仿佛真的成为了他们衷心热爱的子弟兵了。

太阳初起,如洗的碧空几乎见不到几朵云彩。秋高气爽,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泥沽寨城南大门外,熙熙攘攘的商户百姓已经将两边围得结结实实,由城门往城内延去。直到城北贸易区。自然,内中还是以泥沽寨本处百姓居多。商贸区固然欣欣向荣,可时间到底尚少短,至今不过百户。算上伙计、仆人,方才几个人?

泥沽寨的百姓才是主流。

彼辈已经百多年不闻刀兵之声,现下梁山军若能再叫辽人知难,则他们又可过安生日子也。

是以,人流纷至沓来,摩肩接踵,更在街道两旁,楼层屋檐顶上,比肩叠迹。

而当地驻扎的守军,不同于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看待今日阅兵耀武之军队的商民百姓,他们眼中却是无比的羡慕。这种荣光实乃军兵之渴求也。

但这些士兵又知晓,陆谦亲军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是梁山军自当年大寨时候起,便无可动摇的军中第一精锐。

便是当初与西军的一战,正面迎敌的亲军,厮杀至最后也没被兵力绝对占优的西军中军打垮。现下,能入选亲军者,当个个皆是久经沙场的悍勇老兵。有人曾言,其军中士卒,放到守备军中,人人都能做都头。

两千重骑,三千步甲,五千精锐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起身梳洗整容。刀兵战甲,都擦得蹭亮。用过早饭,更是全军最后一次整装束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