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太平盛世(第2/3页)

但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接下来才是重头戏。济州军烈遗属的工作和收入,孩子的成长和入学,老人的身体安康等等,这才是大戏里的重头戏。是要有详尽的统计报表,递交给上头的。

可惜说,陆皇帝对于军烈遗属那是尽了最大的心了。叫人流血又流泪的事儿,在财政富裕的陆齐朝廷是绝对不会有的。

但官府忙活那是官府的事儿,当官的再忙也不会有老百姓去心疼。话题再转回来,年节时候真正热闹的还是民间的市井市场。

想想中国的人口,天南地北那么多人一起爆发出强烈购买的欲望,那会是多么巨大的一股力量?就算是商人也知道要囤货,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年前年后这一个月的销售额度,比得上之前小半年的销售总额度也不稀奇。

老百姓么,能有甚大要求?手里有几个钱,这钱又能在市面上买到他们喜欢他们需要的东西,就感觉是太平盛世了。济州尤其如此,他们都已经太平年华好几年了。

何况现下陆齐国内局势太平,治安与税收的整治规范,叫各地商路畅通,就是造成一种感觉——想买什么都有!

随随便便的内陆一小县城中,天南地北的各类货物就都能买得到,且还会被特意的分门别类。

比如那纺织区,从棉纱、生丝到成衣;从土织布、粗麻布到棉布到高档丝绸;从针头线脑到纺纱机、织布机,统统都能买到。

还有以白米细面杂粮为主体,涵盖了果蔬、河鲜、肉蛋禽类等生鲜荤素的食品区;以油盐酱醋和胡椒为核心建立起的调味品区,海带虾米,咸鱼咸肉,及各类山货海货腌渍品区;以菜刀剪子,镰刀斧头等五金器材为主,锅碗瓢勺等陶瓷器皿和糖果罐头为辅的日常百货区……等等。

这实是叫人大开眼界。

很多地方的商贩们都觉得,随着朝廷的革新,那往日里都进不来的货物,现在不仅能来,且还都能稳定。以他们的头脑真何难理解这种变化是为什么?

同样也很少有人去想这个问题。他们就是一帮子小老百姓,想那般复杂高深的问题作甚?只要有钱赚就足以了。

而对于百姓们呢,吃的用的,看的玩的……衣食住行和娱乐得到了满足,这就胜过一切了。

而境内通着运河,又有济水直通大海的济州,那无知就更丰富了。想买甚个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尤其是对于济州的老百姓言,钱真不算难赚。牲畜蛋禽,如今这个时代想要上规模的搞养殖,是很难的,但搞家庭为单位的农副产业,却是不难,猪羊鸡鸭蛋类都是来钱的门路。朝廷在这里设有收购站,送来多少收多少。更不要说南北运河的畅通给济州带来的繁荣了……

就算你什么都没,老百姓么,一把子力气总是有的吧?到常年设立的招工处寻个短工,农闲时候干上三俩月,也能攒下几个钱来。

这是陆齐一朝对济州的优待,就跟那无微不至的军烈遗属一般,普天之下也只有济州常设立招工处,对口的就是齐鲁冀北的盐场,工部下属的各类工程,比如已经开工的黄河大堤和无数的修桥铺路。

给朝廷干活比较辛苦,他们的规矩很大,但有两样好处足以抵消任何不满——第一是他们在饭食和工伤保障上绝对优待,言而有信。其次就是在工钱上很守信,说给多少就是多少,而且工人可自由选择是亮晶晶银元,还是轻便的纸钞。

于是在年末的那段时间,济州各码头就经常可以看见那些从外头归来的强壮汉子,他们穿着打扮并不叫人羡慕,可重点是,他们手中肯定有着大包小包扛着拎着,高高兴兴的回家过年。

至于全家出动,推着小车,牵着毛驴来集市、城镇采购的也不少见。这些都是那稍微有点钱的人家,但又不算太富裕,不能天天来采买新鲜的。于是就跟后世许多的小康之家上超市大采购一样,在市场里一次把年货全办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