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胜天半子(第2/3页)

全力推行改革,全力培养朱翊钧这个接班人,想来张居正肯定幻想着自己的学生皇帝会接过自己的衣钵。自己虽然敌人遍天下,但是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自己也将名垂青史。

以手中的权势,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棋子,与天对弈,誓要胜天半子。

这是被逼迫到极致后的反抗,祁同伟跪在地上,张居正也跪在了地上,可是当两个人在站起来,祁同伟不是以前的祁同伟了,张居正也不是以前的张居正了。

朱翊钧此时才发现两个人是何其的相似,只不过张居正明显要高于祁同伟。

张居正的理想,张居正的抱负,那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如果张居正的理想像祁同伟一样,他早就能实现了。朱翊钧相信张居正必然会成为超越严嵩的人物,绝对会成为有明一代最大的权臣。

无论是九千岁,还是刘瑾严嵩,没一个人能和他相比。

只不过张居正的心思不在权势上,夺情之后,张居正把权力攥的更紧,为的也是自己的改革大计。朱翊钧叹了一口气,自己怕是没办法窥探张居正的内心了。

经历过这一次的事情,张居正的内心必然变得坚韧无比,甚至会变得冷酷无情。

不过朱翊钧知道,张居正想要打破时代的枷锁,打破时代的束缚,何其困难,可是朱翊钧的目光却越来越坚定,你做不到我来做,等到我做到那一天,我会亲自写一封祭表告诉你。

此时此刻,虽然张居正的缺点很多,可是朱翊钧的心里面对他却异常敬佩。

很多人为官,是为了权势,是为了钱,正所谓千里当官只为财。徐阶严嵩都是一时之选,他们做内阁首辅的时候做了什么,张居正做内阁首辅的时候做了什么。

一个人对国家的贡献,不是看别人怎么评价他,而是看他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

或许张居正的改革有很多的不足,可是他愿意为这个国家去做,甚至为此不牺身,朱翊钧就觉得自己应该支持他。再一次提起笔,朱翊钧这一次写了四个大字。

以身许国!

拿起这张纸,朱翊钧递给张鲸:“让人做一块牌匾,送去张府,等到张先生回江陵葬父的时候,让锦衣卫抬着这块匾走在前面,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张先生的功绩。”

虽然如此说,可是朱翊钧知道这块匾额的作用有两个。

一个是安慰张居正的心,另外一个是给张居正造势。

在经历了夺情事件之后,张居正的威望大跌,尤其是在张居正的乡党和学生全都弹劾他之后,对他的名望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朱翊钧要为张居正挽回这样的颓势,不然以后会更麻烦。

历史上这一次张居正回乡葬父,很是铺张浪费,尤其是以戚继光的火枪兵开道,以及那乘三十二人抬着的大轿子,成为了张居正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可是朱翊钧现在明白,张居正回乡葬父,绝对不只是回乡葬父而已。

这是一次宣威之旅,只一次震慑之旅,在夺情之后,张居正声名狼藉,他能拿得出手也就是权势了,他能用来震慑天下的也就只剩下权势了。

朱翊钧要为张居正打造一次盛大的宣威之旅,要让张居正彻底打掉那些人的小心思。

东林党猖獗,自己的孙子天启皇帝是怎么做的,无限的抬高魏忠贤,甚至连九千岁都喊出来了,天启皇帝难道一点都不知道?朱翊钧不相信。

这就是那位木匠皇帝的纵容,他在位的时候,大明可没什么大问题。

山东平定了徐鸿儒的叛乱,辽东也算稳定,国家财政也算良好,可是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任用了东林党之后呢?怎么看张居正也比魏忠贤要强吧?

名义上的内阁首辅大学士,皇帝的老师,给点排场怎么了。

“让人准备一下,张先生回乡葬父之前,朕要去张府,亲自为张先生送行。”等到张鲸接过那张纸,朱翊钧又补充了一句,反正都做了,那就索性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