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捞一票(第2/3页)

农民被金点应役,荒时废业,艰苦万状,又遭风涛漂没,官吏勒索,势必负债赔纳,甚至家破人亡。

可是漕运牵一发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出乱子,几十万的大乱子。一旦被人利用或者鼓动,那就完蛋了。这也是朱翊钧成立大明船运的原因,要把大运河变为商道。

当江南运往西北的商品增多,利润变大,漕粮走海运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扬州那边内务府已经打开了摊子,剩下的就是西北那边了,将西北做大,那才是朱翊钧想要的。虽然现在朱翊钧只是拿下了瓦剌,但是这也是打开了缺口。

大明的商品可以通过瓦剌卖到北边去,要知道北边还有外喀尔喀等部落。

西北是朱翊钧想要的契机,一个盘活全局的契机。

李中行进宫的时候,时辰已经不早了,朱翊钧也批复了不少奏折,见到李中行进来,放下手中的奏折,活动了一下身子,摆手示意李中行免礼。

“爱卿扬州的差事办得不错,朕心甚慰。”朱翊钧笑着说道。

“托陛下洪福,臣幸不辱命!”李中行连忙说道。

“有功必赏,朕也不是糊涂的皇帝,朕已经让人给你准备赏赐了,等这一次西北的事情完了,朕给你一个男爵的爵位。”说着朱翊钧面容又严肃了起来:“你去内务府看过毛呢了吧?”

听到这个消息,李中行顿时激动了起来,连忙说道:“谢陛下隆恩!”谢过恩之后,李中行又说道:“臣去看过了,当真是好东西,那毛线织出来的毛衣可真是好东西。”

毛衣,这是朱翊钧给大明的妇女找的一条出路。

小农经济的代表是什么?男耕女织,男人种地,女人织布,这两种主要活动代表了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没了其中一个,这个家就塌了一半了。

纺织业的发展,必然会有很多妇人没有了织布的营生。

不过没关系,他们可以改织毛衣,在家就能做,朱翊钧准备大力推广毛衣毛裤。

不说其他的,大明军队的保暖一直都是问题,皮裘造价太高,根本不是士卒能穿起的。至于棉衣,棉花的种植其实一直都有,棉纺织也很发达,比如松江布。

可是这玩意占用耕地,朝廷一直在遏制大规模的种植棉花。

本来粮食就不够吃,在种植棉花,那就更没有地种植粮食了。大明以后的粮食会更少,棉袄就不要想了。毛衣毛裤的优点就凸显出来了,在加上毛线手套,暖和的很。

里面毛衣毛裤,外面毛呢大衣,能解决很大一分部的保暖问题。

如果朱翊钧想要采购一大批毛衣毛裤,那么很多妇女就能依靠这个赚钱了。这也是拉动内需的一个方法,大明的百姓太穷了,有的一辈子甚至连银子都没见过。

没钱哪来的购买力,要给他们找活路,如果不是没钱,朱翊钧都准备修路了。

在后世,基础建设永远是政府拉动内需的好办法,征发徭役修路,百姓肯定是不愿意干的,可是你要是给钱,你看看百姓愿不愿意干,可是朱翊钧没钱。

举债都没地方,不过这一次朱翊钧准备捞一票了。

想到钱,朱翊钧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对李中行说道:“这一次李爱卿带回了多少银子?”

李中行跑到扬州去那是卖盐场去了,虽然只是十年的经营权,可是那也是大把的银子啊!加上大明船运和店铺的加盟费,那是一大笔钱啊!

李中行连忙说道:“回陛下,臣这一次在扬州总计得银七百八十万两。”

“其中盐场总计售得三百八十万两,船运总计两百二十万两,盐铺共收银一百八十万两。其中盐场得银三百八十万两,按照陛下的旨意,划拨给大明皇家钱庄二百万两。”

“船运二百万二十两银子,全部划拨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