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顺天府经济圈(第2/3页)

加上北方的战场一旦开打,需要的物资就多了去了。

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消耗不掉,不说其他的,给京营的士卒每人一只鸡,那就是二十多万只。现在京城的士卒,每天也就吃米饭炒土豆。

“建立油坊,推广大豆种植,建立水磨坊,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百姓多赚钱。”

朱翊钧看向了内务府顺天府的管事廖斌:“这件事情交给廖爱卿去办,一句话,全都给朕弄起来。不要想着赚钱,赔钱也没关系。”

“如果办不好,你自己掂量吧!”

现在可不是后世,办不好还推诿,在大明朝,你推诿一个看看。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哪一个时代比自己现在更集中的了。

廖斌连忙躬身答应:“是,陛下,臣明白。”

朱翊钧点了点头:“现在咱们说最后一项,文教!”

“朕准备在京城成立医学院,大量招收学徒,首批数量定在一千人,后续每年都会进行招收。”朱翊钧直接开口说道。

“咱们大明的第一家医院京城皇家医院过两天就要营业了,到时候爱卿们可以去看一看。”朱翊钧笑着说道:“朕还给爱卿们谋了福利。”

这个福利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病少收钱,凡是当朝官员,根据品级都可以享受医保报销。品级越高,报销比例也就越高,勋贵也是如此。

一个医疗行业,如果真的让朱翊钧做起来,必然能够养活大量的人。

对于读不起书考不了科举的家庭来说,学医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只不过想学医哪有那么简单,拜师可是非常困难的。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秘方独门手法,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学问倾囊相授,除非是亲传弟子。朱翊钧要的就是打破这种垄断,大量提升医生的数量。

不说其他的,军队之中的军医那都能少的可怜。

李时珍培养了这么多年,也不过弄出了一个京城皇家医院,这个速度朱翊钧是不满意的。大肆招收穷苦子弟进入医学院,改变他们贫困落后的面貌。

当然了,赚钱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在医学院走上正轨之后,顺天府技工学院也就可以提上日程了,教导百工,精研算数物理等学问,大肆奖励新创意新发明。

总之一句话,这是朱翊钧的下一个十年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建立医学院之外,这准备扩建公务员学院,下一次公务员的招募将会是三千人!”朱翊钧沉声说道:“以后每年都考。”

“全天下的秀才都可以来考,以秀才代替胥吏,势在必行。”

事实上朱翊钧调查过,胥吏是地方大族控制地方的关键。胥吏也是本地人,他们基本上和地方大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有的甚至直接就是地方大族安排的人手,这一点必须打掉。

虽然养这么多的公务员会花费很多钱,可是比起地方大族从朝廷这里攫取的利益,绝对是一小部分。不能因为怕花钱而不办事,像崇祯皇帝为了省钱裁撤驿站,是个后世人就知道不行。

开源才是关键,节流你能节流多少?饿死你也节流不多少。

“除了建立医学院,扩大公务员学校之外,朕还准备建立全新的基础教育体系。”朱翊钧再一次说道:“每个县选取镇,建立官办的学校。”

“凡是大明良家子,年满六岁便可以去上学。”

“不但免收学费,而且还补贴一顿午饭。”朱翊钧沉声说道:“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书本笔墨由皇家提供。”

“这一次分配的公务员,将有一部分成为学堂的老师。”

“另外建设一所教师学院,培养老师,文教乃大明立国之本,不可不重视。”朱翊钧脸色异常的严肃:“这件事情朕会安排专门的大臣去做。”

“朕会成立教育部,位同六部,专司全国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