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进退之势再异(第2/3页)

但那人不知受了什么欺骗,误以为会被平手汎秀清洗掉,所以先下手为强,诱杀了寺田安大夫为首的近千名和泉众。

这下就没办法善了啦。

和泉人死得如此惨痛,淡路、纪伊,四国等等各地豪族,多少会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心态,若不能报仇雪恨,表明平手氏有能力维护家臣的安全,那以后队伍可还怎么好带?

尽管,宏观与长远的眼光上看,寺田安大夫等人的死其实是利大于弊的——这种阴暗心思显然没法对外诉说。

所以和平解决方案就不用考虑了。

于是命各方部队依序集结,点清人数,回归正常编制,然后兴作土木,构筑工事,打造器械,做好长久围困,至少一个月的准备。

接下来二三日,按照预定计划,颇有耐心地,一步步削弱水野信元的城防,同时时刻警惕着武田先锋部队是否有再次西进的势头。

而织田信忠、德川信康则是在急忙收复失地,在尾张、三河重新建立各地的防卫据点。

然后等到的却是德川家康的消息。

从滨松城突围而出使者,风尘仆仆满身血污地出现在了平手汎秀面前,送来急报。

一反过去“远江尚足稳守,请平手刑部相机而动,无需为我家康贸然前驱,反而为武田大膳为趁”的语调。

信中直言:“近日武田大膳忽然猛攻,我家二俣城遇奇袭陷落,野田城粮仓被毁迫于无奈议和退城,高天神城情报断绝不知遭何境遇。数日内滨松城前屏障尽失,城外之围亦大大增强,盼平手刑部十日之内来援。”

如此叫苦,完全不是德川家康的作风。

可见局势确实是十分危急了。

得信平手汎秀顿时大惊。

随即德川信康亲自来到阵前,急切恳求出兵救援,织田信忠亦派佐佐成政前来商议表示关注。

德川信康身为人子肯定不能看着老爹败亡(他娘怎么想是另一回事),织田信忠也很不愿意失去这个隔绝大老虎的缓冲。

但他们自度并无足够力量扭转局势。

必须早做决断了。

平手汎秀也不免焦急。

无论德川家康阵亡,或是顶不住压力降伏,都会导致“讨伐武田”大战略遭到严重挫折,就此刷声望的计划也要泡汤。

武田信玄也不愧为人杰,面临着大片地盘得而复失,功败垂成的局面,丝毫不为“沉没成本”所动,反而将武田胜赖、山县、高坂他们撤回来的人马,全部投入到了远江,力求一举解决德川家康。

原本平手汎秀的思路,是在尾张、三河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筑好防线等待敌人进攻的。按常理,一般人肯定接受不了到嘴边的鸭子飞掉,肯定要来找回场面的啊!

那么滨松之围自解无疑。

没想到武田信玄居然如此务实。

现在倒有些围点打援,围德川而引诱平手的意思在里面了!

小小刈谷城,忽然成为极其棘手的问题了。

须知德川家康已经经历了多日围困,城内军心和补给的情况,未必就优于水野信元。而他的名望地位,却又远远高于水野信元。

倘若刈谷城迟迟不能克,反是滨松城出了问题,局势可谓大大不妙。

但抛下刈谷城,去跟武田军决战,也很不明智。

自己这边联军组成复杂,人心不定,人家那边却是一门心思要西进上洛,而且甲斐军的野战能力一向是很著名的……

该怎么办呢?

久经沙场的岩成友通分析到:“再过最多一个半月功夫,就到了秋收之季,武田、织田、德川他们以农兵为主要战力,届时势必要归乡休整。武田大膳集重兵于远江,就算攻克滨松,上半年内亦不会再有余力涉足三河、尾张。也就是说,敌方的胃口已经大大缩小了啊!”

对此中村一氏、浅野长吉等人感到自豪:“原本,‘甲斐之虎’大有一口气席卷远三尾三国的局面,主公一到,不足一月他们的目标就变成仅限于远江一国,看来武田大膳虽然居于东国,也知道我平手氏的威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