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华盛顿政治阴谋(6)(第2/3页)

约瑟夫翻着白眼却无言以对,美国这仗打得实在太窝囊,他差点一口气挂了两个儿子,现在想来还是后怕不已。

“如果贵国不放弃援日,我国是不可能放弃援英的,所以……”

“援英是嘛?”霍夫曼哈哈大笑起来,“如果你们不在乎美利坚小伙子的性命,那就赶紧来吧。”

“您这是什么意思?”

霍夫曼没说什么,按了电钮,呼叫了首席副官达尔格斯。

“明天安排可靠的人陪着约瑟夫先生去地中海方向转转,可以去看看隆美尔的部队,就说是我的意思,不要藏着掖着……”

“元首!”达尔格斯惊叫起来,“他可是美国特使!”

“没什么,他也是我的朋友,带他去看看,没什么大不了的。”

“是。”

“地中海里有什么?隆美尔?我听到过这个名字!我记起来了,他是贵国陆军元帅!”

“没什么,那里有在进行疯狂演练两栖登陆战术的精锐部队,目前正依托克里特岛上进行实地适应性训练,隆美尔是他们的指挥官。他不仅是我军首屈一指的装甲战专家,更是第三帝国头号两栖登陆指挥官,英国人非常熟悉这名字。”霍夫曼漫不经心地说道,“现在才1月,英吉利海峡还有点冷,天气再暖和一点就好了……”

约瑟夫嘴巴张大得如同一个“O”型,半天说不出话来,如果情况属实,看来德国人很快要对大不列颠下手了!

1月21日,爱娃成功诞下一个男婴,霍夫曼给他取名叫“科勒”,这也是他穿越前第一个孩子的姓名。听到元首有了继承人,全德国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自发为元首感到高兴,诗人们写了热情洋溢的祝福诗,认为这个新生命是德国未来的象征,各国政要祝贺电报如雪片般飞来,一波又一波外交特使为尚处于襁褓之中的“小元首”送来礼物。大家都不是瞎子,元首这年纪和身体状态至少还能执掌第三帝国20年,如能延长到30年,小元首说不定就能顺顺利利接班了。

国社党高层也全体出动往鹰巢方向扑来,4巨头虽然各有心思,但面上的祝贺、祝福是十分诚挚的,连教皇都发来电报,祝贺之余表示愿意亲手为小家伙洗礼。

次日,霍夫曼发出公开声明,选择比利时雷克斯党领袖莱昂·德格雷勒为科勒的教父,并解释了缘由——我曾说过:“如果我有了儿子,希望他能像莱昂一样!现在科勒诞生了,请莱昂担当教父是恰当的,也是欧洲团结精神的象征!”

这决定取得了一箭数雕的效果:一方面,不选择国社党内任何一个大佬担当教父,避免了公开选定接班人和二把手的尴尬,也让四巨头的关系不至于冲破既有框架;另一方面,莱昂是比利时人,选择他出任教父,能够进一步团结比利时人并进而增进欧洲同盟的凝聚力——最起码比利时人知道这消息后,已视莱昂为比利时未来的政治领袖;最后一方面,公开选择教父进一步弱化了国社党对教会势力的压制,有利于团结更多人——一个压制、反对教会的第三帝国怎么能在欧洲呼风唤雨并深入人心?

教会很快就注意到德国这一两年来对于宗教政策的改变,自然乐得投桃报李。

但是,此时此刻的华盛顿街头巷尾热议的并不是小元首的诞生,而是另外一则新闻,这个新闻据说是国务院先传出来的。

“帕特里克,听说您有不为人知的重大发现?是不是中国又发现了大型油田?”一群小伙伴嘻嘻哈哈,毫不留情地揭着帕特里克的短。这个可怜的小伙子几个月前接收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曾大喊大叫说中国发现大油田,实际上电报里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国当局在甘肃省发现了可供工业使用的原油井,每日出油量大约是2460公斤,预计一年产油90万公斤左右,其余勘探正在进行,我们认为周围还有更大的油井可以开采……”由于美国一般只使用“磅”和“吨”两个计量单位,帕特里克粗心大意地将公斤当做吨来看待,认为中国有了年产量90万吨的油田(实际是只有900吨的玉门油田),等弄清楚完全是笑话后,“大型油田先生”的诨名就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