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昭和维新(3)(第2/3页)

“这么做军队是会有反弹的。”东久迩宫稔彦王也不气恼,只慢悠悠地说,“是不是先缓一缓?”

“殿下……今年的赤字……”堀悌吉不说话,大藏大臣先开了腔。

东久迩宫稔彦王很想骂人,你大藏相到底是听首相还是听海军的?不过他知道这是对方的本能,不让大藏大臣顾忌赤字比杀了他还难受。

“不过,我听说堀君似乎有意同意北上?这军费还怎么裁剪?莫非只砍海军,不砍陆军?”多田骏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我可没说我支持北上……”堀悌吉微微一笑,“现在连北上的预案都没有,怎么谈得上支持?”

这当然是睁眼在说瞎话,梅津美治郎和海军之间的交易并不复杂,中枢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就连当事人都没有隐瞒不报的意思,不过堀悌吉的话也没有错:关东军和朝鲜军还没有提出北上呢,海军哪来的支持意见?

多田骏恨得牙痒痒,不过也没有办法,秘密商议的事情不适合拿出来摆在台面上,堀悌吉这次搞的是阳谋,动静之大不怕你们知道,不像“天诛国贼”搞得是阴谋,又是私下勾连,又是潜伏卧底,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干法。

“陆军当然也是要裁军的,现在战事初定,维持400万陆军的规模也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砍掉一些,而且从欧洲的经验来看,裁军是非常正常的,德国人的力度比我们还大。”

一听伊藤整一把德国的例子搬出来,大家就没有什么话好讲了:德国确实在裁军,不但从西俄撤走了大批军队,还前前后后裁撤了至少150万部队,同时也缩减了军费。更要命的是,德国缩减军费还不是同比例缩减的,德国基本只缩减了陆军的军费,略减了空军的费用,海军费用不但没减而且还是在增加的——岂不见一艘又一艘新军舰在下水?

可大家也不想轻易答应堀悌吉裁军,因为裁军肯定要从老弱病残、战斗力低的部队开始裁员,海军兵力调整只要堀悌吉一句话就可以摆平了,陆军怎么办呢?要裁撤师团的话首先就是裁撤国内的总军——那不是一步步掉到堀悌吉的坑里了么?

会议商量了半天,争论不算激烈,更没吵起来,但也没答应裁员,只有石原莞尔提了一个意见:陆军目前正在新组建的、未完成编制的师团暂停,所有人员装备都进行整补,这是陆军中枢目前给出的最大让步。

出乎意料的是,堀悌吉没说什么便直接答应了。

如此爽快的风格让东久迩宫稔彦王愣了一下,不但吃不透堀悌吉的意思,更担心对手还有附加条件,谁知道山本五十六直接就翻篇了:“裁军的事先沟通到这里吧,关于印度支那和萨摩亚问题,我看要充分议论一番。”

石原莞尔眉头一皱,重头戏来了。

印度支那南部问题已拖了将近一年,德国、法国屡次过问,日本的表态一直很暧昧,不说不肯,只说要看机会、谈谈看,为了这件事,日德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冷冻了不少,最起码日本最渴望的火箭技术就一直拿不到,现在眼看着德国火箭屡屡发威,声势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日本不急是不现实的。更糟糕的是,前不久德国通报了美国火箭的事——美国人哥斯达黎加竖起火箭攻击巴拿马,虽然数量不多、作用也很有限,但给人敲响了警钟,这个东西开始扩散了,现在德国有、美国也有,就是日本没有,不但仿制没有对象,连目前的技术储备都不够,从上到下都是紧迫感。

从美国获取火箭技术是不可能的,自己研发又太慢,所以主意必须打到德国这里。这是陆海军双方都心知肚明的事,只不过立场反过来了——以前陆军中枢着急,海军中枢无所谓,现在是海军中枢着急,陆军中枢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