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超级炸弹(8)(第2/3页)

奥本海默的猜测还是靠谱的,目前布劳恩团队正在试验射程5500公里的V8火箭——这个庞然大物将拥有2级主发动机和4个助推发动机,第一次试验已经成功了,减装药的火箭直接从佩内明德火箭基地打到巴伦支海,一口气飞行了3200公里,布劳恩认为再展开10-12次试验基本就可以确保性能稳定了,最快将在1947年年末或1948年投入战备值班任务。至于用潜艇搭载,目前庞大的液体火箭是不可能放进去的,哪怕XXX级那个巨无霸也不行,必须另辟奇径从固体燃料下手,恐怕至少还要5-8年才能完成实战化。

除5500公里的V8,布劳恩团队还在开发威力更大的V10火箭,该火箭同样也是液体燃料动力,不过拥有至少24台发动机并联,可携带核弹头实现1万公里以上射程的洲际打击,同时还可方便地改造为运载火箭——用于登月或发射人造卫星,实现元首提出的“德意志的未来是星辰大海”的宏伟目标。

热情高涨的德国科学家们连后续路线图都设计好了:1949年元首60岁生日之际,洲际导弹要能投入使用,如果有哪个国家敢挑战德意志的权威,大家不介意用百万吨级的炸弹教训一下;1952年要发射人造卫星;1959年元首70岁生日前要把德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要让元首听到从月球传来的恭贺寿辰的声音。

美国人?他们的火箭现在连法国人的水平都不如,还是先等他们赶上法国水平再说吧。再说了,和平竞赛德国又怕过谁呢?

奥本海默的话激起了杜勒斯的共鸣,不过他不能直截了当地赞同,而是迟疑着说道:“美国人民也许会赞同,但中产阶级和财团是很难接受的,1500亿美元的赔款也让这件事复杂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下这个决心的总统也许将来……”

他没有说下去,但奥本海默完全是理解的:“我也知道这件事很难办,非常屈辱,但为了长久的未来,有些牺牲是必须承担的……德国人不就蛰伏了20年么?他们上次大战比我们现在惨得多,如果美国人民下定决心,我觉得是可以克服的……”

“但现在国内……”

“只能用强力手段恢复秩序。”奥本海默叹息道,“想不到我作为一个学者,今天居然说这种话,说这种违背我以前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话——美国,不能再这样自由下去了!我们原来崇尚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如果持续延续下去,将来会造成美利坚民族的堕落和毁灭,倒是改弦易辙,重新恢复清教徒时代的克制、理性、团结和拼搏,美国还有希望,wasp才应该是主流价值观,多元文化什么的,赶紧见鬼去吧!”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奥本海默最后还是来了一句:“我也就是这样发发牢骚,回到国内,我不会承认这句话是我说的……”

“我懂,我懂!”

杜勒斯明白,下这个决心何其之难,光是杜威一个人,施加一些压力就过去了,但后面一大批掌权阶级、财团、国会怎么看这些问题?

回到国内,德国人果然没有食言,欧洲之声广播响了起来,用冷冰冰的声音提醒道:兹定于美国华盛顿时间9月1日对芝加哥进行火箭攻击,因距离较远,尚无法精确打击,有可能落到平民区,为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呼吁芝加哥居民快速撤离,实在不能撤离的,请躲入最好、最坚固的防空掩体,备好食物、清水、蜡烛和手电,我们将于9月3日结束攻击,切切!

当天凌晨,芝加哥爆发大骚乱,愤怒的人群冲击了市政府,国民警卫队连连对空射击都很难弹压住,最后被迫出动坦克维持秩序;与此同时,州际公路上全是仓皇而逃的中产阶级——大家都知道德国是说到做到的,说了要打船厂,东海岸的船厂各个都遭了秧,现在要打芝加哥,显然不是虚言恫吓。